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目的探讨按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应用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p-ALG)相关血清病反应发生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连续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接受p-ALG治疗的AA患者资料,其中按需治疗组患者根据血清病反应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应用糖皮质激素,共35例;传统防治组患者从同期接受常规糖皮质激素防治方案的群体中依据年龄、疾病诊断分型按1∶3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纳入105例。比较两组间血清病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糖皮质激素用量。结果按需治疗组和传统防治组患者的血清病发生率分别为65.7%和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两组患者血清病中位发病时间相同[第12(9,13)天对第12(10,13)天,P=0.552];临床症状体征相似,主要表现为关节和(或)肌肉疼痛、发热及皮疹;严重程度分级均以1~2级血清病反应为主(62.8%对51.4%),仅少数3级反应(2.9%对2.9%),无4级和5级血清病反应,不同等级血清病反应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血清病中位持续时间相同[5(3,7)d对5(3,6)d,P=0.529],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在未发生血清病反应的患者中,传统防治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预防量为(469.48±193.57)mg(按需治疗组预防量为0)。在发生血清病反应的患者中,按需治疗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量显著少于传统防治组[(125.91±77.70)mg对(653.90±285.56)mg,P<0.001]。结论按需治疗策略可显著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而并不增加血清病发生率,血清病持续时间和2级以上血清病反应发生率较传统防治组患者相近。  相似文献   
262.
目的评估无细胞血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病原体识别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流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血培养等)同步检测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连续收治的29例AA患者共33例次送检样本,评估mNGS与常规检测的诊断一致性、对临床治疗获益的影响及临床准确度。结果①33例次患者经mNGS和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其中25例次(75.76%)检出潜在病原微生物;共检出病原微生物72株,其中65株(90.28%)仅经mNGS检出。②诊断一致性评估:2例次(6.06%)组合符合(Composite),18例次(54.55%)mNGS唯一符合(mNGS only),2例次(6.06%)常规检测方法唯一符合(Conventional testing only),1例次(3.03%)共同符合(mNGS/Conventional testing),10例次(30.3%)完全不符合(None)。③临床治疗获益评估:8例次(24.24%)为启动靶向治疗(Initation of targeted treatment),1例次(3.03%)为降级治疗(Treatment de-escalation),13例次(39.39%)为确认治疗(Confirmation),11例次(33.33%)为无治疗获益(No clinical benefit)。④临床准确度: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对5/28,P<0.001),mNGS的敏感性80.77%,特异性70.00%,阳性预测值63.64%,阴性预测值84.85%,阳性似然比2.692,阴性似然比0.275。结论mNGS不仅有助于精准诊断AA患者的血流感染,而且有利于指导进行精准抗感染治疗,临床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263.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分析心功能正常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左心室压力差值(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differences,IVPDs)与左心室压力梯度(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gradients, IVPGs)并评价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但心功能正常(符合2020版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指南正常标准)的患者39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31例。应用VFM技术分别计算左心室等容收缩期(IC)、快速射血期(RE)、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和心房收缩期(AC)的IVPDs、IVPGs,同时采集常规心脏超声指标,并比较两组受试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①乙肝肝硬化组AC-IVPD、AC-IVP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②乙肝肝硬化组AC-IVPD和AC-IVPG相关性与A峰呈正相关(r=0.608、0.581,均P <0.001),与平均E/e''呈正相关(r=0.495、0.433,均P <0.01),与E/A呈负相关(r=-0.535、-0.605,均P <0.001),与e''室间隔呈负相关(r=-0.412、-0.500,均P <0.01),与e''左室侧壁呈负相关(r=-0.374、-0.410,均P <0.01)。 结论 VFM技术可以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左室舒张期压力梯度变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早期心脏功能尤其是为舒张功能的改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6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33例,男243例,女390例,年龄65~96岁,ASAⅠ—Ⅲ级.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8 h内血清肌酐值升高≥26.5μmol/L;血清肌酐值升高超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