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BDNF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DNF在绝经后妇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60岁以上绝经妇女中随机抽取136例,简易智能量表(MMSE)检测的认知功能,放射免疫法测血浆雌二醇浓度,采用PCR扩增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检测BDNF基因多态性.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妇女血浆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 196A/G基因型分布在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12),BDNF 196AG杂合子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是BDNF 196GG基因型的3.45倍(OR=3.45,95%CI:0.133~0.630,P=0.002),BDNF 196AA纯合子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是1.43倍(OR=1.43,95%CI:0.304~2.175,P=0.680).结论 BDNF 196A/G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认知功能障碍有关.BDNF196AG基因型是绝经后妇女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2.
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测定了69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1的变化,并与23例脑出血和2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24h内血清sELAM-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与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50岁以上MetS病人852例,经MRI影像检查诊断为WML。将病人按照WML部位分为脑室旁白质病变(PVWML)组和深部白质病变(DWML)组,并按照WML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结果:MetS与非MetS病人相比,PVWML和DWML病变程度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与PVWML和DWML的发生风险均有关,而MetS组分个数越多,PVWML和DWML的患病风险也越高(P<0.01)。结论:MetS可以增加WML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明确circRNA在AD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大脑中circRNA的差异表达,对差异circ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构建circRNA-miRNA-mRNA,进行AD靶基因功能预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2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28个上调,24个下调。GO和KEGG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亲本基因主要参与神经系统发育、蛋白质结合、RNA运输、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生物学信息分析成功构建circRNA-miRNA-mRNA的竞争性内源(ceRNA)网络,显示这些靶基因富集的功能可能通过小分子结合、浆膜、cAMP信号通路和Rap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AD模型小鼠大脑中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circRNA,这些差异基因可能通过ci...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大鼠颈动脉显微及其超微结构,探讨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在动脉老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30只大鼠按其月龄分为青年组(2~3月龄)、成年组(10月龄)和老年组(28~30月龄),每组10只.大鼠颈动脉固定、切片后,每只大鼠随机选切片5张,每张切片随机取4个视野,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颈动脉结构特点.结果:青年组大鼠颈动脉厚薄较均匀,管腔内表面光滑,内膜、中膜和外膜分界清楚,内皮细胞胞浆丰富均匀,核膜完整,表面有微绒毛;成年组大鼠颈动脉厚薄欠均匀,部分内皮细胞增厚,内皮细胞完整,胞浆稀薄,细胞器减少;老年组大鼠颈动脉厚薄不均一性,管腔内表面欠光滑,内膜可见明显隆起增厚,内皮层脱落、肿胀、增生或缺失,内皮细胞胞浆稀薄,细胞浆较少,微绒毛消失.结论:与青年组、成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颈动脉内膜结构破坏严重,各层结构欠清晰,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现脱落衰老凋亡现象,并有红细胞等附着.  相似文献   
76.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1274例患者中,5例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敏反应发生在术后2~24h,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循环方面的反应,精神障碍和低血压休克等.护理中要求护士对各种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有充分的了解,密切观察病情,及早给予正确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颈动脉窦部支架植入术后,并发以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综合效应分析采用RevMan 5.0.23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后对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进行OR值的合并;血脂代谢异常(TG、TC、HDL-C、LDL-C)进行MD值的合并;绘制漏斗图和计算失安全系数判断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结果 最后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论证强度中等.性别(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对ICAS影响的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00(0.82~1.23,P=0.99)、1.04(0.82~1.33,P=0.74)、0.91(0.69~1.20,P=0.51)、1.35(0.73~2.50,P=0.33)和1.71(1.04~2.81,P=0.03);TG、TC、HDL-C、LDL-C对ICAS影响的合并MD(95%CI)值分别为0.12(0.00~0.25,P=0.05)、0.06(-0.09~0.20,P=0.43)、-0.12(-0.23~-0.01,P=0.03)和0.24(0.14~0.33,P<0.001).结论 基于目前的研究,中国大陆地区居民糖尿病、LDL-C是ICAS的危险因素;HDL-C是ICAS的保护因素;尚无证据显示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TG、TC是IC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urokinase thrombolysis alone and intra-arterial urokinase thrombolysis + stenting for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yste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group (n = 38; using urokinase only) and stenting group (n = 26; using urokinase + stenting). The med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collected. The revascularization rate, and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or mortality rates were compare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s at 3 month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in both groups. Results Of the 64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55 (85. 9%) had vascular occlusion, 9 (14. 0% ) had severe arterial stenosis. The revascularization rate in the thromborysis group was 47.4% (18/38), and that in the stenting group was 88.5% (23/26). Compared to the drug thrombolysis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se mRS scores <2 at 3 months after procedure (47. 4% vs. 73. 1%,χ2 = 4. 18,P = 0. 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rate and death rate (7. 8% vs. 7.7% , χ2 = 0.00, P =0. 62). Conclusions Whe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re treated with ultra-early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 revascularization rate of the occlusion and severe artery stenosi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recanalization + stent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drug, and the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is better.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在清醒状态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2月到2008年1月,在局麻下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狭窄7例,椎-基底动脉系狭窄5例.结果:本组12例均成功接受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患者清醒,配合良好,无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复查DSA提示,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7.5%±9.5%下降至9.5%±2.8%(P<0.01).随访12~23个月,12例患者症状均改善,无卒中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将重要并发症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颅内动脉痛觉神经并不敏感,完全可以承受介入支架置入操作.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均给予脑保护装置)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患者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复查,所有患者颅内血管供血状况改善.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20例术后随访1~18月,术后3月时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生,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