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DVT合并HI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使用肝素治疗DVT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范围扩大,立即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阿替普酶置管溶栓治疗。结果对6例HIT患者行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综合介入治疗均有效,4例下肢肿胀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6例患者DVT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急性DVT接受肝素治疗后高度怀疑HIT者,应立即停用肝素,改用阿加曲班等替代抗凝药物,对于血栓范围扩大而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改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基于营卫理论择时顺势足浴调护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时辰组32例、时辰分方组32例。对照组分别于晚上临睡前及上午任意时段实施桂枝汤中药足浴;时辰组分别于卯时(5:00~7:00)、酉时(17:00~19:00)实施桂枝汤中药足浴;时辰分方组于卯时采用桂枝汤加桂枝柴胡足浴晨方,酉时采用桂枝汤加白芍龙骨牡蛎足浴晚方。三组均每日足浴2次,连续调护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改善情况,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干预后第4周的PSQI总分、各维度得分(除睡眠障碍外)及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PSQI总分、各维度得分(除睡眠障碍外)及临床疗效,时辰分方组显著优于时辰组、对照组,时辰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营卫理论择时顺势足浴法可有效调护失眠,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3.
轮椅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是--项重要且复杂的治疗干预措施,近期研究表明[1-3],尽管住院期间SCI患者完成了康复计划,并可参与闲暇时间身体活动(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LTPA),但出院后由于轮椅辅具的选择或使用不当等多种原因,患者实际参与LTPA的比例极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3阶段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康复组给予正规的3阶段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康复治疗。两组在入选时、发病后1,3,6个月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①发病后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3个月时康复组上肢的评分增加值明显高于1个月及6个月,下肢1个月时的评分增加值明显高于3个月及6个月(P<0.05)。结论规范的3阶段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上肢运动功能在发病后3个月内、下肢在发病后1个月内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对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6min步行测试(6MWT)、10m步行时间(10MWT)及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Ⅲ)。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所有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指标治疗后均较入选时改善(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F-PT/BW)、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QF-PT)、腘绳肌峰力矩(H-P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QF-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WISCIⅡ、SCIMⅢ、10MWT和6MW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肌耐力、步行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调查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从患者感知角度,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方法:设计SERVQUAL量表对某医院364名患者进行医院服务质量期望与感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感知均值均显著低于期望均值,IPA分析显示,可靠性、有效性维度处于高期望高感知区域,经济性和响应性维度处于高期望低感知区域,有形性维度处于低期望高感知区域,人性化和信任感维度处于低期望低感知区域。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感知到的服务质量较期望服务质量还有一定差距,可靠性和有形性方面需继续保持,经济性和响应性方面可以作为宣传点吸引患者;人性化和信任感方面应该作为发展医院特色的契机,有形性方面是医院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运动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测试2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速耐力比(RO)、股直肌(RF-MPF)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BF-MPF),并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6MWT),同时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可完成社区性步行的例数。 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腘绳肌和股四头肌RO、RF-MPF、BF-MPF和6MWT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27例患者中有25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20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组间比较,χ2=4.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8.
猫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猫眼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 HPLC 等分离纯化方法,从猫眼草无水乙醇浸提液的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14 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1),大戟醇(2),cassipourol(3),24-methylenecycloartan-3β-ol(4),24-hydroperoxycycloart-25-en-3β-ol(5),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6),白桦脂醇(7),熊果醇(8),(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9),(23E)-cycloart-23,25-dien-3β-ol(10),24-methylenecycloartan-3β,28-diol(11),salicinolide(12),2α,3β,5α,9α,15β-pentaacetoxy-11,12-epoxy-7β,8α-diisobutyryloxyjatropha-6(17)-en-14-one(13),3β,5α,15β-triacetoxy-7β-isobutyryloxy-9α-nicotinoyloxyjatropha-6(17),11(E)-dien-14-one(14),化合物 1~11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miRNA在不同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发生耐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服用药物不同,分为核苷类似药治疗组和干扰素治疗组各25例,利用荧光定量技术系统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血清中miRNA表达变化.结果 miRNA中let-7a、let-7f、miR-122、miR-223及miR-26a在核苷类似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表达量分别为(22.12±2.12)、(22.34±3.17)、(22.92±3.14)、1(5.27±2.28)、(17.35±2.98) fmol/L,在干扰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表达量分别为(21.31±2.05)、(21.23±2.12)、(21.72±2.18)、(13.87±2.17)、(16.28±1.87) fmol/L,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和停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miR-602含量随治疗延续逐渐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在干扰素治疗组耐药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低于在核苷类似药治疗组中的表达,但变化趋势一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NA在干扰素治疗组耐药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低于在核苷类似药治疗组中的表达,但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肺平哮汤对哮喘豚鼠气道炎性反应的抑制及对Th1/Th2细胞功能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通肺平哮汤组各10只,后3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哮喘豚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蒸馏水(2 ml/只)、地塞米松(0.01 g/kg)、通肺平哮汤(20 g/kg),用药7 d后处死动物,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_4~+细胞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通肺平哮汤组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地塞米松组与通肺平哮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示病理模型组气道壁及肺间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平滑肌层增厚,管腔狭窄,地塞米松组及通肺平哮汤组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结论通肺平哮汤可以抑制Th2的活化,使Th1/Th2平衡向Th1偏移从而发挥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