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总结赵珂运用补肾调轴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临床上多以调理月经以及调轴为先,补肾之时结合月经不同时期肾中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以及胞宫藏泻的特点,适时调整用药,以补肾调轴为治疗大法,兼重养精血,同时佐以补肾活血之品,促进气血调畅。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对软式内镜的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软式内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规定的流程清洗后,用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和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消毒灭菌,并采用细菌培养和浓度检测方法对消毒的实际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 两种不同消毒剂清洗内镜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为100%。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连续使用8 h有效浓度维持在≥2 300 mg/L。结论 这种新型的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应用于软式内镜消毒,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水资源,取得快速有效的消毒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并分析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对治疗的反应。方法:61例成人IMN患者,按照其选择不同免疫抑制剂的意愿分为FK506联合激素组(FK506组,n=24)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组(CTX组,n=37),分析2组患者治疗第4、8、12和24周时的缓解率。应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PLA2R抗体,比较治疗前后抗体的变化及FK506组中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治疗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治疗24周时FK506组和CTX组患者总缓解率分别为91.7%和64.9%,FK506组患者治疗缓解率明显高于CTX组(P<0.05);FK506组患者治疗8、12和24周时总缓解率及治疗12和24周时部分缓解率高于CTX组(P<0.05)。治疗前FK506组和CTX组患者抗PLA2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0%和70.3%,治疗24周后2组患者抗PLA2R抗体的转阴率分别为61.1%和57.7%,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FK506组中基线抗PLA2R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8.9%和100.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除激素特征性不良反应外,FK506组无高血糖、肾间质损害、肝损害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出现;CTX组出现轻度肝损害和胃肠道症状。结论:FK506联合激素治疗IMN的缓解率高于CTX联合激素治疗,且起效快、安全性较好。血清抗PLA2R抗体可随治疗后缓解转阴,但FK506和CTX组间抗体转阴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且FK506联合激素治疗IMN患者的缓解率与基线抗PLA2R抗体无关联。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培补疏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培补疏脉方合辛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血清1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血脂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Smax)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6.7%;组问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股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补疏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并能促进斑块缩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4、INF-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情况,为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与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浙江省各级共100家疾控机构的在职人员年龄、工作年限、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及执业范围进行普查,描述分析人力资源情况,并与2010年全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2011年浙江省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平均人数分别为322、101、41人,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具有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及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职人员以从事传染病控制、五大卫生和行政管理居多。结论浙江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少、质量高的特点。但人员配置不足、分布不均可能会成为制约疾控机构发展的瓶颈,疾控人员的专业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空间分布特征,预测发病区域及聚集性疫情发生概率。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浙江省SFTS发病个案数据,使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利用Moran''s I和G统计量探索空间自相关;采用趋势面分析发病趋势;以Kriging插值进行预测。结果 2011-2015年浙江省报告SFTS发病数逐年上升,报告发病地区扩大,发病时间和人群特征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SFTS发病具有地区聚集性(P<0.001),全省发病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呈下降趋势;采用Kriging预测精度较好,预测发病区域较为广泛,以安吉、岱山、天台县发生聚集性病例概率相对更高,内部地区预测误差小于边缘地区。结论 Kriging插值预测SFTS发病较为准确,浙江省SFTS病例发生区域和水平均高于目前报告水平,以安吉、岱山、宁海、天台、三门、临海等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时空模型探测在浙江省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多点触发预警系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7—2021年浙江省传染病时空模型相关病种的预警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果进行比较,以灵敏度和错误预警率评价时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时空模型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16 382条,涉及16种传染病,平均每周每县发出预警信号0.71条。响应率为100%,响应时间中位数为0.84 h。预警信号经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后,共确认5种疾病342起暴发疫情。时空预警模型灵敏度为66.02%。Ⅰ类疾病阳性预测值6.99%,错误预警率为0.0227%;Ⅱ类疾病阳性预测值3.44%,错误预警率为0.9450%。结论 浙江省时空预警系统运行良好,可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但探测识别作用有限,仍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目前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吡拉西坦制剂安全性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吡拉西坦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汇总;对2000年1月至2023年3月31日国内文献数据库相关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对国内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共有吡拉西坦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0 675例,其中严重病例1 922例(4.7%)。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5 360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55例,新的不良反应报告429例。注射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5 315例,其中严重病例1 865例(5.3%)。结论 吡拉西坦制剂可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需注意并做好相关防治措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的主体责任,及时完善吡拉西坦制剂说明书安全性信息。  相似文献   
39.
苏杉  王蓉  赵敏  吴晨  高慧琴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3):179-182,后插3-后插4
目的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方法 8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Ⅱ型胶原+风寒湿刺激)、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威灵仙)、秦桑组(秦艽-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防己),每组10只。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剂诱导并给予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VEGF的表达;苏木精(Hat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踝关节NF-κB、VEGF表达水平均降低,中药组中以秦威组降低最明显(P 0. 01)。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Ⅱ型胶原组软骨组织结构严重破坏,软骨细胞排列疏松,少量软骨细胞核固缩凋亡,大量炎细胞浸润,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关节面严重破损;病证模型组在Ⅱ型胶原组病理改变基础上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纤维物渗出,滑膜细胞增生,部分滑膜细胞呈绒毛状增生突入关节腔内,关节表面粗糙;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减少,少量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生成减少,关节面破损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平温相配的秦威组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优于平平相配的秦桑组、平寒相配的秦防组及单味秦艽组,实验结果与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基本相符。该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可以降低NF-κB、VEGF的表达,减轻关节破坏,减少新生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从中药药性及复方配伍理论的角度揭示中药药性-病证-功效的关联性。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配伍威灵仙)、秦桑组(秦艽配伍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配伍防己),每组10只。注射Ⅱ型胶原乳剂并施加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型RA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一般状况;每3 d测量1次大鼠左后足跖厚度,并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日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含量;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踝关节VEGF的蛋白和m 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IL-6含量、踝关节VEGF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IL-6含量、踝关节VEGF蛋白和m RNA表达均有所减少,其中秦威组最明显(P0.01)。结论 对于风寒湿痹型RA,药性平温相配疗效优于平平相配、平寒相配及单味秦艽,实验结果与中医“疗寒以热药”的原则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