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医学的飞速发展,诊疗设备的改进,对口腔护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事口腔护理的专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又要有高超的专业能力,口腔护士已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调查显示现行护理教育体制下,仅五官科护理涉及少量不做考核的口腔专业知识,口腔专科护理教育明显不足。口腔护理人员配备较少,不能满足“四手操作”的口腔治疗要求,临床急需一批合格的口腔护理人才。有学者提出在学校护理教育中设置口腔护理教学模块是培养口腔专业护理人才的有效尝试,中、高职口腔护士教育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培养模式。大专护理专业口腔护理岗位人才培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2.
分析当前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并对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翻转课堂培训模式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指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认为翻转课堂培训模式相比传统教学而言有其自身不可超越的优势,不过翻转课堂教学不能盲目照搬,要结合自身实际有所改进,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药职业院校精神症状学中的教学实践效果.[方法]从某中医药职业院校普通大专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整群抽取2个大班,以这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比较两组学生随堂检测成绩、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学习满意度得分、随堂检测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中医药职业院校普通大专护理专业精神症状学教学中,可以提升学习满意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移动健康策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社区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移动健康策略干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心血管突发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生率为6.98%(3/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30.5±1.8)mmHg、(80.4±5.1)mmHg、(67.2±9.4)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5±2.2)mmHg、(91.2±6.2)mmHg、(84.2±9.0)次/min(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突发事件发生率为9.30%(4/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12/41)(P0.05)。两组治疗前心脏LVEF及VE/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VEF及VE/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机短信和微信方面的移动健康策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同时降低心血管突发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护生注射、输液实训耗材损耗因素,为提出改进措施、降低耗材浪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四川省某高等专科学校的270名护生和34名实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问卷发放共304份,护生问卷与实训教师问卷均全部回收,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信效度较好.导致注射、输液耗材浪费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实训模式、护生无节约意识、发放耗材未严格登记、护生实训练习时耗材污染.结论 降低注射、输液实训耗材浪费,重点是修订教学模式、加强对护生的宣教、加强实验员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实训指导.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玉树地震后赴外地治疗的藏族伤员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ASR)发生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地震后的伤员在来院的第1天(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后1、2周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评估得分情况提供结合西藏文化的本土化心理干预,比较在不同阶段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为玉树伤员提供心理辅导,实施结合西藏文化的本土化心理干预能减轻ASR。  相似文献   
57.
汶川地震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灾区医务人员既是灾后医疗救护人员,同时又是事件经历者和直接受灾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自身的生存、安全需要和职业角色需要的冲突,导致他们比非直接受灾的医疗救护人员更易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和抑郁[1].关于汶川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是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之一[2~4].据研究报道,与健康关系密切的护理工作已成为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5].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女性的护士队伍,面对巨大的职业压力及地震灾难的生理心理冲击,灾区护士的心理健康应当受到关注.目前尚无针对灾区护士地震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汶川地震发生2年后,灾区护士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制订相关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资料和方法 1.对象 选择2007年3月至5月期间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职业健康体检的高温作业工人685例为高温组,男性443例,女性242例,年龄21~58(39.5±5.6)岁,作业工龄1~39(19.3±4.8)年.选择同年在我院健康体检非高温作业的行政单位人员6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8例,女性252例,年龄22~59(38.8±5.2)岁,工龄1~40(20.6±4.6)年.两组年龄、工龄及性别均差异无显著l生意义(P>0.01).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2年后重灾区地震伤残人员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灾后地震伤残人员的康复和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汶川地震2年后对重灾区172例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结果]172例地震伤残人员2年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低于四川省普通居民生存质量;躯体功能和总体健康得分高于地震后1年的得分,而地震2年后心理健康中除社会功能(SF)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地震后1年的得分(P0.05),对可能影响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的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就业状况和伤残并发症对生存质量有影响。男性、继续工作、无伤残并发症的伤残人员生存质量分别高于女性、休闲在家、有伤残并发症的伤残人员。对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地震伤残人员生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依次为:伤残并发症、人均月收入、家庭结构变化;影响地震伤残人员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依次为:伤残并发症和性别。[结论]地震2年后地震伤残人员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提示在后期的干预中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伤残人员的康复,提高伤残人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三甲综合医院护士长工作压力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工作压力量表对成都市三甲综合医院护士长38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工作压力总分平均(38.70±7.14)分,53.35%的护士长工作压力高于平均水平。不同年龄、学历、护龄、科室的护士长工作压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013,4.329,4.240,2.879;P<0.05)。结论护士长工作压力较大,应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