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总结15例先天性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15例Ebstein畸形患者采用三尖瓣成形和房化右心室折叠术,其中8例隔瓣后瓣发育不全或缺如的患者采用自体心包矫正。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1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和利尿剂控制心力衰竭,术后第3d好转;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有明显改善。随访13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1~42个月,其中11例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2例心功能恢复至Ⅱ级;紫绀和心脏杂音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12例三尖瓣水平反流消失,1例仍有轻度至中度反流。结论对右心室病理改变的正确认识,完善的三尖瓣功能修复和房化右心室折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体心包三尖瓣隔瓣后瓣再造,保持了右心室几何形态和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单纯继发孔型ASD69例资料,其中行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修补37例(小切口组),行介入封堵32例(介入组)。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小切口组37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45.86±27.84)min,体外循环时间(35.11±8.45)min,住院时间(15.46±3.09)d,发生主要并发症2例、次要并发症6例,住院费用(2.19±0.36)万元。介入组2例封堵失败,余30例成功,手术时间(88.59±7.75)min,住院时间(10.81±5.02)d,发生主要并发症1例、次要并发症2例,住院费用(2.78±0.39)万元。小切口组随访3~12个月20例、12~30个月17例,介入组随访3~12个月16例、12~30个月14例,均无残余分流。结论两种微创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纯继发孔型ASD的治疗,微创小切口方法的费用低,成功率高,适应证广,而介入封堵方法的住院时间短,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报道应用医用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二尖瓣替换(MVR)术后并发左心后壁破裂(LVR)修补方法及效果。方法1999-2013年我院行单纯或合并其他瓣膜置换1212例,术中并发LVR3例。发生率为O.25%。均采取体外循环下进行修补。先拆除二尖瓣,采用心内间断褥式缝合加心外间断褥式缝合修补破裂口,然后应用医用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黏贴心包片覆盖破口位置。术者按压一会黏贴的自体心包补片,使之黏贴确实。结果3例LVR均抢救成功。体外循环(CPB)时间为(286±60)min,首次体外循环阻断时间为(85±13)min,再次体外循环阻断时间(115±12)min。24h引流量为2410ml、550ml、1100ml。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经给予输血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后患者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室壁瘤的发生。结论采用医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黏贴心包片覆盖修补后破裂口的方法可以提高左心室破裂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结合饮食指导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实验组(60例,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上指导饮食和运动康复)。出院后门诊随访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51.75±9.30)%比(57.73±6.13)%]和代谢当量[(7.05±1.85)METs比(11.34±2.18)METs]明显增加(P<0.05或<0.01),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4.98±0.40)分比(6.49±0.53)分]显著提高(P均<0.01);体重[(67.75±10.67)kg比(61.25±10.34)kg]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康复结合指导饮食可避免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体重快速增加,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和疗效.方法 对39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施行心包剥脱术,其中3例为部分心包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死亡发生,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5例,Ⅱ级4例.其中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 心包剥脱术是目前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浇法,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心包剥脱范围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ABO血型的特点。方法对25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ABO血型进行分析,男性144例,女性114例,年龄在1~14岁之间。结果对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血型分析,发现血型为A和AB型的儿童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频率较高(分别为42.25%和11.24%),OR分别为1.63和2.2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即A型χ2=7.02,P<0.01;AB型χ2=5.71,P<0.05);A/O、AB/O抗原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OR分别为1.72和2.62χ2值分别为6.72和7.51,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O型则相反,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机率相对减少。结论血型为A型和AB型儿童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机率显著高于血型为O型的儿童。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带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并与单纯心包补片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选取2003年6月—2006年5月连续50例采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带瓣自体心包补片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患者。和2000年6月—2003年5月连续39例采用单纯自体心包补片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带瓣补片组均痊愈出院,随访1~36个月,无明显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单纯补片组除术后早期死亡1例外均痊愈出院,随访37~72个月,有4例患者反复腹胀、下肢浮肿,需长期服用利尿剂。两组患者的年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前/后肺动脉瓣上最大流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带瓣补片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单纯补片组(P<0.05),而单纯补片组术后1周肺动脉瓣中度和重度返流的患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带瓣补片组。结论:应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有助于降低术后肺动脉瓣返流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48.
8例心脏移植和1例心肺移植近期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和同种异体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近期抗免疫排斥治疗经验。方法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 骁悉 泼尼松口服联合抗免疫治疗。结果9例患者中1例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肺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E细胞病毒感染2例。经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对症处理后9例患者均于术后7周左右出院。结论重视围术期抗免疫处理,选择合理抗免疫排斥治疗方案,可降低移植术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49.
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1月为15例胸主动脉瘤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1例,Bantall手术7例,Bantall手术加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2例,主动脉部分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1例,降主动脉瘤切除加人造血管移植1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3例。结果全组1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因素。方法报告25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同时对258例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调查惠儿和儿童的父亲、母亲和母孕前和孕期多方面因素,对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家族中有遗传史,父母亲饮酒史,母孕期有感冒病史、服用抗病毒药物,母孕期使用黄体酮及接触X射线,有较高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同时对患儿血型分析,表明A型儿童和AB型儿童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频率较高(分别为42.25%和11.24%),OR(比值比)分别为1.63和2.2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即A型X^2=7.02,P〈0.001;AB型X^2=5.71,P〈0.05)。A/O、AB/O抗原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OR(比值比)分别为1.72和2.62,X^2值分别为6.72和7.5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O型则相反,惠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概率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