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化疗加超分割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化疗加超分割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8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疗加同步化疗组(常规放化组)25例,超分割放疗加同步化疗组(超分割放化组)23例。两组患者化疗均采用NP方案4个周期。放射治疗均采用8MV-X线照射,常规放化组的放疗剂量为2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60Gy,6周完成;超分割放化组为1.2Gy/次,2次/天,10次/周,总量69.6Gy,6周完成。结果二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常规放化组为32.0%,超分割放化组为34.8%;二组近期总有效率常规放化组为80.0%,超分割放化组为82.6%,差别无显著性(χ2=00,P>0.05)。中位生存期常规放化组为18个月,超分割放化组为16个月(t=0.88,P=0.38)。1、2、3年生存率常规放化组分别为72.0%、36.0%、20.0%,超分割放化组分别为69.6%、30.4%、17.4%(χ2=0.41,P=0.52),差异无显著性。毒副反应方面,超分割放化组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明显高于常规放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疗加超分割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未提高,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5700万例死亡中有25%是由微生物引起。研究报道有1415种传染性生物可使人类致病。种间传染病占所有已知传染性疾病的61%,但人类作为初始病原者仅占3%。在175个被认为是新的传染性生物中,有75%可致人畜共染。尽管不同物种间病因和治疗方法相似,但种间传染病及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并未以整合的方式监测、预防和治疗。种间传染病中,一个药物的有效性和耐药在同一种系的不同物种间彼此相似。因此,在同一自然环境下包含多个物种的随机对照试验有效、可靠,并可减少所需志愿者的人数。"同一个健康"基于系统方法和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地方、国家和全球协作,以达到人、动物和环境的最佳健康状态。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迄今一直是独立和学科导向的。必须搜集种间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和(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因为临床前实验结果来自于实验动物。Cochrane协作网是建立种间传染病系统评价小组平台的选择之一,通过无偏倚的诊断实验和药物效能(结果)的Meta分析以支撑系统方法与同一个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3个月内极重灾区危重症医疗救治的绩效,为全球地震医学救援降低死亡率、伤残率,提高康复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查找并分析评价所有与本研究目的相关的回顾性分析、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结果①据不完全统计,震后72小时极重灾区自救伤员共30620人,其中危重伤员数占住院伤病员总人数的22%。②地震极重灾区市属、近灾区市属、省属和部属医疗机构院内危重伤员死亡率依次为12.21%、4.50%、2.50%、2.17%。③二线医院收治住院的躯干、四肢和部位不详骨折、危重伤和其他伤员人数高于一线医院,伤情更重。④震后4个月,转运到三线医院的10373名稳定期伤员出院99.07%,死亡率0.017%。结论①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危重伤员救治基本形成"上级帮下级,重灾区帮极重灾区,一般灾区帮重灾区和极重灾区,极重灾区以自救互救为主"的医疗救治模式。②对极危重伤员采取"四集中"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使重伤员院内死亡比例由15.06%降至2.9%以下。③在准确伤情信息指导下及时、科学、规范的现场分检后送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汶川特大地震极限条件下极重灾区危重症伤员的救治工作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不同途径过继回输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ol-DCs)对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ISI,查找关于过继回输Tol-DCs对移植物存活影响的动物实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1年3月5日。参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以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终点指标,分析Tol-DCs对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通过整合纳入文献信息,总结Tol-DCs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结果最终纳入44篇文献,含4种Tol-DCs诱导方式,包括过继回输基因修饰、药物干预、细胞因子诱导及其他源性(脾源、肝源)Tol-DCs。纳入研究多数采用一次性尾静脉输注2×106Tol-DCs。我们采用森林图呈现实验组和未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半定量评价4种诱导方式产生的Tol-DCs对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Tol-DCs均能有效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基因修饰组平均延长存活时间为22.02±21.9 d(3.2倍于对照组),药物诱导组为25.94±16.9 d(4.3倍),细胞因子诱导组为9.00±8.13 d(1.9倍),其他源性Tol-DCs组为10.69±9.94 d(2.1倍)。与英文摘要保持一致:过继回输Tol-DC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有:(1)诱导T细胞低反应性(MLR);(2)削弱对移植物的细胞毒性杀伤效应(CTL);(3)诱导T细胞向2偏移(CK)(;4)诱生Treg。结论对MHC全错配近交系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受者小鼠,过继回输基因修饰、药物干预、细胞因子诱导及其他源性(脾源、肝源)Tol-DCs均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或诱导免疫耐受。其中以基因修饰和药物诱导的Tol-DCs延长存活时间效果最为显著,且过继回输基因修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强于药物诱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乳腺炎预防作用.方法:以铜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00例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乳腺炎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中乳腺炎的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较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乳腺炎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可以改善产妇后期不良反应,且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鼻和加热湿化装置交替进行气道温湿化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行气道湿化,A组使用人工鼻,B组人工鼻和湿化罐根据痰液性状选择交替使用,运用统计学数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变化与疗效。结果:B组患者pO_2、pCO_2、sO_2等指标较A组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较A组显著提高,住院时间缩短,呼吸机撤机时间缩短、病死率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根据时机选择应用人工鼻和湿化罐,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人工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6-06我科治疗的71例NSCLC脑转移患者,14例行手术+放疗±化疗,26例行单纯放疗,31例行放疗+化疗.42例行全脑放疗土局部加量,29例行全脑放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全部病例定期随访直至死亡,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29.58%(21/71)、16.90%(12/71)和8.45%(6/71).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数目、脑转移大小、原发灶控制、中枢外转移、治疗方法、放疗剂量、放疗方式和近期疗效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脑转移数目、原发灶控制、中枢外转移和近期疗效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论:NSCLC脑转移的主要预后因素是KPS评分、脑转移数目、原发灶控制、中枢外转移、近期疗效.积极治疗可适当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33例食管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给予适形放疗,180~200cGy/f,80%~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腹膜后总剂量36~60Gy。结果完全缓解(CR)率30.3%(10/33)、部分缓解(PR)率48.5%(16/33),无变化(NC)+进展(PD)率22.2%(7/33),总有效率(CR+PR)78.8%(26/3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6%(19/33)、21.2%(7/33)和9.1%(3/33)。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体积、症状缓解、放疗剂量、转移淋巴结大小、是否同时发病、是否伴有癌栓等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体积、症状缓解与生存情况有关,而放疗剂量、食管病变位置、转移淋巴结大小、是否同时发病、是否伴有癌栓等与生存情况无关。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放疗体积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6个省份抽取6个城市.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6个城市中分别抽取16家三级医院和16家二级医院的急诊科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量、制度建设、安全管理、教育与培训等5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综合医院急诊科病人安全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调节性T细胞活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4期)、MEDLINE(1966~2009.11)和EMbase(1980~2009.11),收集所有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以移植受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含量、急排发生率、移植物功能作为临床研究的分析指标;以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活性、表型及可能机制作为基础研究的分析指标分析纳入文献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及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其中临床研究19篇,基础研究23篇。涉及的免疫抑制剂有CNI、Rapa、MMF、IL-2受体阻断抗体、共刺激通路封闭抗体、T细胞清除抗体;主要集中在CNI和Rapa两类免疫抑制剂上。8个关于Rapa与CNI比较的基础研究显示:Rapa能够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抑制功能,而CNI则会抑制其增殖。5个关于Rapa与CNI比较的临床研究(共158例肾移植受者)显示:Rapa组移植受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含量高于CNI组,但两组间随访6~42个月移植物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Rapa能够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功能,但增加的调节性T细胞与移植物功能间并未显示出相关性,这不排除是样本量少和随访时间短引起的偏倚。因此,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长时间的高质量研究以证实或否定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