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观察以单分子乳酸为原料合成的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的体外降解变化,是否符合人体输尿管损伤修复时管架体内存留4~6周后降解的时间要求.方法:实验于2002-02/12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以单分子乳酸在180℃、压力为0.67 kPa的环境中以三氧化二锑为催化剂合成消旋丙交酯,再将消旋丙交酯及引发剂经开环聚合途径合成消旋聚乳酸并制成输尿管支架管,将支架管置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观察其大体形态变化,在电镜下观察支架管材料结构的降解变化.观察材料降解后产物的特征.结果:①消旋聚乳酸支架管降解前分子量为68 900.支架管外径约3.0~4.0 mm,内径2.0~3.0 mm.②支架管在降解过程中,逐渐变为空泡状结构,6周时柔韧性逐渐降低、脆性逐渐增加,至8周时支架管形态消失,逐步降解为细小的团状物.③在电镜下,支架管表面的孔隙逐渐增多增大,支架管材料不断被浸析、降解.结论:消旋聚乳酸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降解时间及其产物符合输尿管组织修复的需要,可能是较为理想的输尿管支架管组织修复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总结武汉市第一医院围术期血糖全程管理规范化服务工作经验,并以骨科为例分享实践经验及成效,为同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骨科行2~4级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纳入74例,随机分为药师全程管理组(n=37)与非药师全程管理组(n=37),分别统计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血糖管理指标(术前1 d、术后第3 d、出院前1 d的血糖水平及达标率)、安全性指标(低血糖发生率、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降糖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经济学指标(住院期间降糖药物治疗总费用及日均降糖药物治疗费用、出院时日均降糖费用)和管理效率指标(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的降糖方案调整次数、调血糖会诊次数)。结果:2组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药师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更短,内分泌科会诊次数更少,降糖药物医嘱调整频率更高,降糖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更低,可见药师参与血糖管理可减轻外科医生负担,提高管理效率。结论:内分泌药师参与围术期血糖全程管理成效不劣于内分泌专科医生,我院围术期血糖管理药学服务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TNF-α组(10 μg/L)和TNF-α+LIR组(10 μg/L TNF-α+100 nmol/L LI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ng system,qPCR)检测circ-sir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抑制性卡巴蛋白α(inhibitor kppa B-α,IκB-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CAM-1、MCP-1和IκB-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蛋白分布。 结果 与NC组相比,TNF-α组细胞培养基中的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ICAM-1、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κB-α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低,circ-sirt1表达显著降低,NF-κB p65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与TNF-α组相比,TNF-α+LIR组IL-1β和IL-6含量显著减少,ICAM-1、M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irc-sirt1表达显著升高,NF-κB p65蛋白细胞核定位减少。 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性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circ-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骨加骨折内固定与自体髂骨植入加骨折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10/2005-10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Ⅲ、Ⅳ、V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51例,均知情同意。实验分组:随机将病例分为2组,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入组26例,自体髂骨植入组25例。实验干预:采用股骨上段外侧切口,DHS或加防旋钉内固定,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由处理后的牛松质骨与成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骨折固定后在骨折缺损处、内侧及骨折周围植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入,自体髂骨组取自体髂骨植入。实验评估: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二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骨折愈合情况和颈干角的变化)。随访时关节功能评定参照采用黄公怡等提出的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髋内翻分类标准为颈干角<100°。结果:术后随访1年,5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X射线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临床愈合时间短于自体髂骨组[(94.50±22.45),(116.96±15.90)d,P<0.01];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术后1年颈干角大于自体髂骨组[(127.19±3.23)°,(120.4±5.22)°,P<0.01]。②髋关节功能及不良事件和副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术后以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自体髂骨组(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髋内翻、下肢短缩(>2cm)的发生率均低于自体髂骨组[髋内翻(n):4,7;下肢短缩(n):3,5,P均<0.01];钉退出二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伴有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骨优于自体髂骨植骨,可缩短骨折愈合期,减少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能替代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6.
隔离病区SARS及疑似患者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隔离病区自 2 0 0 3年 3月开始接诊北京及外地发热患者。对其中SARS及疑似患者进行了及时报告、分区隔离、有效治疗及细致护理。通过对上述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或焦点问题 ,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对患者的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 ,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7.
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白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救治相关经验、掌握灾害救治相关知识程度、学习需求及途径。结果 大多数护士未参加过灾害应急救治工作;灾害救治知识的掌握正确率不高;职称、学历高的护士掌握灾害知识的程度高些,知识掌握与工作年限无关;90%以上的护士认为有必要且希望获得灾害救治知识的培训。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加强平时灾害救治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新型外周血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XN-1000血液分析仪检测4 172名体检健康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并计算SII、NLR、d-NLR、PLR和LMR。结果不同性别与年龄各组间外周血SII、NLR、d-NLR、PLR和LM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I、NLR、d-NLR、PLR和LMR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10.91~783.00、1.00~4.63、0.15~4.46、38.19~215.94和2.21~8.59。结论建立了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外周血SII、NLR、d-NLR、PLR和LMR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09.
军队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掌握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钰  王玉玲 《护理管理杂志》2007,7(10):18-19,22
目的了解军队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军队和地方各3所综合性医院的1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程度高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在灾害救治经验方面较地方医院护士缺乏;军队和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接受急救技术培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队和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培训和掌握知识程度均需加强,尤其应加大对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的教育力度,重点进行技术培训和战伤知识学习,以提高其应对灾害的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护理专家及硕士研究生主要生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认知及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对40位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从事和熟悉护理工作的专家、147名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护士以及177名应届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专家和生源对评估观察能力、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护士对科研能力的需求高于应届毕业生(P=0.006);生源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不足(P<0.001);应届毕业生对跨学科交叉课程有较高需求(维度排序第2位);专家和生源对PBL教学法、小组讨论和课堂讲授的认知存在差异(P<0.01)。结论:教育管理者应重视生源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误区,满足甚至强化其正向需求,纠正、消除其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