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tastatic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胸椎MESCC患者72例。收集每例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Tokuhashi评分(包括原发肿瘤特点、术前卡氏评分、内脏转移、脊柱外骨转移、脊柱转移瘤数目和Frankel分级)、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运动障碍出现的时间、受累椎体分布、连续性、病理性骨折、术后行走状态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数据。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各暴露因素组的生存状况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胸椎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72例中62例死亡,10例仍存活,中位生存期7.45(0.3~91.9)个月。5例(7%)术后1个月内死亡,47例(65%)术后1年内死亡,55例(76%)术后2年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ECOG评分2分、Tokuhashi评分8分、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24个月、术后可行走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MESCC患者生存期均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okuhashi评分、年龄、和术后行走能力是影响MESCC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okuhashi评分能很好地反映MESCC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同时年龄、术后行走能力也是影响胸椎转移瘤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2.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7月~2002年7月,笔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脊柱转移瘤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对86个主要病变脊椎进行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估因素包括:病变脊椎节段、侵犯硬膜囊、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病变脊椎连续、累及椎弓根、椎体前柱骨折、椎体后壁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结果 多重回归方程表明MESCC瘫痪状态与侵犯硬膜囊、椎体后壁向后突出、椎体前柱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等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特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856,校正决定系数Rc2=0.841.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对MESCC瘫痪状态影响最大.结论 采用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的影像学特征预测MESCC患者瘫痪状态的发生具有明显滞后性.椎体后壁向后突出可预示MESCC患者的神经学不稳定.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的主要病变脊椎常连续发生且易发生运动功能损害.累及椎板的转移瘤易于向椎管内硬膜外间隙侵犯.椎体前柱骨折不能用以预测MESCC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4.
总结髓芯减压联合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人工骨植入治疗35例(57髋)中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术后护理.术后坚持做好健康宣教,减轻患者疑虑和焦虑心理;密切观察伤口渗出情况,防止出现人工骨植入的排异反应;重点做好术后康复指导,术后6个月内患髋关节完全限制负重,6个月后持双拐部分负重,12个月后完全负重,建议18个月后可从事体力及体育活动;做好药物辅助治疗及并发症的护理.本组35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5.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其中约10%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会出现硬膜外脊髓压迫。姑息性放疗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曾是转移性脊髓压迫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前者对放疗不敏感肿瘤无效且疗效具有延后性,后者还常常损害脊柱稳定性。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进,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减压手术经历了开放性手术减压、分离手术减压、微创手术减压和激光间质热消融减压等手术方案。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案,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评估,尽量减少手术风险,以确保后续放疗的顺利开展。本文就脊柱转移瘤减压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椎体转移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肿瘤骨转移非常常见,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尽管有症状的脊柱转移瘤占全部肿瘤患者的10%~30%,但尸检研究发现90%的晚期肿瘤患者已发生脊柱转移。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将会更高。因此,正确诊断和处理孤立性椎体转移瘤对于减轻局部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及延长转移瘤患者生命等方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7.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展迅速 ,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日益增长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治疗用药和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均无统一认识。我们对1996年6月至2000年6月的2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 ,应用西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获得不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临床病例共200例 ,男42例 ,女158例 ;年龄48 -82岁 ,平均65.4岁 ;本组病例81 %为脑力劳动者 ,15 %为工人 ,其余为家庭妇女。按照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成西药组和中西药治疗组各100例。2、诊断依据均有明…  相似文献   
28.
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当前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呈现多模式趋势,临床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椎体肿瘤切除椎管减压重建内固定术、分离手术、微创手术和经皮消融技术等,放疗技术包括传统外照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近距离放疗等。椎体肿瘤切除椎管减压重建内固定术的手术风险较大,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恢复期的延长可能造成后续放疗和其他内科治疗的延误,对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信心都造成严重影响。而传统外照射治疗的精准度不高,脊髓耐受性的限制使得放疗剂量常难以达到控制放疗不敏感肿瘤的目的。随着放疗和手术技术的发展,精准性更高的立体定向放疗和手术创伤更小的分离手术脱颖而出,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分离手术联合立体定向放疗的Hybri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组织工程中刺激因子的作用是诱导、加速或,和增强软骨形成.生长因子与其添加物加入体外培养介质中或加入支架中体内递送以控制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目前,许多生长因子以及其他可溶性因子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胰岛素已开始被单一地或协同地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其作用效果依赖于细胞的类型和培养条件.基因治疗利用过分表达的生物活性分子作用于细胞是另一种局部转导的方法.另一种刺激因子是调节负载方式的机械信号,如流体静压和动态压力或通过生物反应器.目前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包括:平行平板生物反应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以及同轴圆柱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可以提高营养传输能力,提供流体动力环境,施加液诱导剪应力,进而促进软骨特异性基质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30.
病历简介: 男,23岁,发现双下肢屈曲内翻畸形20年,右腿肿胀、疼痛1天由外院转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