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NaOH烧伤兔角膜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碱烧伤组(碱烧伤)和几丁糖组(碱烧伤+2%医用几丁糖滴眼)。分别于1、4.7、14d观察两组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HE染色计算多形核粒细胞(PMN)数量,兔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活性。结果几丁糖组新生血管较碱烧伤组生长缓慢,PMN计数及VEGF表达较碱烧伤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医用几丁糖可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IP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2h内接受急诊PCI的老年AMI患者122例,分为对照组87例和IPO组35例。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后,不施加干预;IPO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后1 min内应用低气压充盈和回撤球囊,每一过程各30s,术后测定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观察ST段回落,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IPO组CK、CK-MB和丙二醛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O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ST段回落>50%者明显高于对照组(74.3%vs 54.0%,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O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PCI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瘤型麻风1例     
患者男,56岁,农民.躯干四肢皮疹4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4年前双眉外侧开始脱落,躯干四肢出现红斑,逐渐增多,伴有轻度瘙痒,3个月前开始加重并起水疱,易破溃糜烂.无发热、疼痛.起病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按"皮炎、疱病"等治疗无效.既往体健,否认有类似疾病家族史.查体:体温37℃,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眉毛外1/3脱落,颈部及双耳后红斑,上有菲薄鳞屑,躯干、双上肢散布大片红色斑块,部分融合,有浸润感,其中散在糜烂面(图1).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56岁,因四肢反复起结节,痛10余年于2009年11月9日就诊我科.患者10年前无诱因四肢起结节,伴疼痛,反复发作,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停药后皮疹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5.
上皮样肉瘤术后皮肤转移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36岁,因头面部多发结节溃疡3个月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头面部出现多处结节、溃疡,无明显自觉症状,外用抗生素软膏无效,于2008年10月初就诊我科,给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以及氦氖激光照射一周,效果欠佳.追问病史,患者2年前无诱因左手掌腕部出现一结节,约蚕豆大小,丁外院手术切除,未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2014年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失败后12 h内于我院行补救PCI的患者246例。随机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121)和氯吡格雷组(n=125),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术后90 mg bi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术后75 mg q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采用TIMI血流分级(TFG)、校正的TIMI记帧(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评价比较两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随访12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及其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MACCE复合终点累计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 vs. 15.2% HR=0.395,95%CI:0.166-0.940,P<0.05)。两组总体主要出血、主要致命/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PCI患者中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眼部生物学参数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50例2~6岁学龄前儿童,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查右眼视力、眼底及注视性质,测量屈光状况;采用OCT检查测量黄斑体积、中心凹区最小厚度及平均厚度、9个区分别厚度及黄斑区平均厚度;并测量眼轴长度。比较各年龄段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的差异、不同屈光状态儿童眼轴长度、黄斑体积及各区厚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84.00%)。各年龄组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眼轴长度显著大于正视组和远视组(P均<0.05),黄斑体积小于正视组和远视组(P均<0.05);正视组眼轴长度大于远视组(P<0.05)。除中心凹最小厚度及平均厚度、内环鼻侧及下方外,近视组各视网膜厚度均较正视组和远视组低(P均<0.05);其他分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体积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30,P<0.05),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641,P<0.05);黄斑区平均厚度与眼轴长度无相关性(r=0.007,P>0.05),与等效球镜度亦无相关性(r=0.118,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与年龄有关,随屈光度负增加,眼轴长度增加,黄斑体积减小,除中心凹、内环鼻侧及下方外的视网膜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1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的WR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及其亲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其外周血总RNA进行RT-PCR,将cDNA产物测序;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将DNA产物测序验证突变,以同样方法检测其1例亲属及30例健康对照。结果:患者WRN基因发现4处碱基改变:内含子2967+237 A>G和3309+26C>T、同义突变c.2361 G>T和c.3237 G>A。结论:该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存在WRN基因2个内含子SNP和2个已报道cSNPs。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利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病史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否,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观察组,n=-47);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测量2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求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5.2±5.4)ml/m^2;(68.3±5.7)ml/m^2,P〈0.05.LVESVI[(31.5±4.2)ml/m^2:(35.6±3.7)ml/m^2,P〈0.05],LVEF升高[(0.52±0.04)%:(0.48±0.03)%.P〈0.05];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O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合并腺苷拮抗剂(CGS15943)组(替格瑞洛+CGS15943组)。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只穿线不结扎,替格瑞洛组术前连续强饲替格瑞洛,替格瑞洛+CGS15943组术前连续强饲替格瑞洛,术前腹腔内注射CGS15943。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替格瑞洛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小于I/R组(P<0.01);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则大于替格瑞洛(P<0.01);替格瑞洛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均低于I/R组(P均<0.05);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均高于替格瑞洛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CK、LDH水平低于I/R组(P<0.05);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CK、LDH水平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替格瑞洛组SOD活力高于I/R组(P<0.05),MDA含量低于I/R组(P<0.05);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SOD活力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MDA含量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具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腺苷代谢,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