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8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94篇
内科学   250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2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70篇
综合类   994篇
预防医学   36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87篇
  13篇
中国医学   545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手段。结果随访20例(90.9%),随访时间6个月到7年,死亡8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大剂量静脉滴注尿路造影效果更好。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仍是其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52.
白背叶根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白背叶根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筛选D-HBV阳性3日龄广州麻鸭40只。将麻鸭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背叶根高、中、低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用药第7、14、21天及停药第7天,取各组麻鸭静脉血,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血清D-HBV DNA含量;治疗前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拉米夫定组于用药后,血清病毒水平迅速降低,但停药后存在反跳现象。白背叶根高、中剂量组分别于治疗第14、21天其血清病毒含量明显下降,低剂量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抑制病毒作用。停药后,白背叶根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仍表现出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白背叶根高剂量组对肝脏炎症的改善作用较拉米夫定组明显。结论:白背叶根有抑制体内D-HBV复制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剂量及用药时间相关;其治疗作用较拉米夫定弱,但作用维持时间长,且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3.
我院自2001年2月 ,开展了体外高能超声聚焦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20例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 ,年龄68~86岁 ,平均76 5岁 ,病程0 5~15年 ,病例均有急性尿潴留 ,放置导尿管 ,残余尿量400~1200ml,平均700ml,肛诊前列腺Ⅱ度12例 ,Ⅲ度8例 ,中叶凸入膀胱超过1 0cm  相似文献   
54.
黄连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强  李力  陈枝岚 《中国药业》2004,13(10):26-27
目的:探讨黄连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定量加药法和平板稀释法体外测定黄连抗白色念珠菌的效果.结果:黄连有明显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结论:黄连具有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参芪心复康对心气虚细胞模型ET和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参芪心复康对心气虚细胞模型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方法建立心气虚细胞模型.设参芪心复康组、人参组、水蛭组、丹参组、对照组、模型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基因表达检测心气虚细胞模型和各中药治疗组的ET和NO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各中药组ET和NOS mRNA表达与心气虚的细胞模型的ET和NOS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芪心复康组与其他中药组的ET和NOS mRNA表达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参芪心复康防治心气虚证的机制与其干预ET和NO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6.
旅客列车德国小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控制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危害的防治措施.方法调查德国小蠊对不同列车、不同车厢的危害程度,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研究将两种杀虫剂混配的效果,并用于现场防治.结果德国小蠊危害严重,对10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三氯杀虫酯和敌敌畏分别与菊酯类混配增效不明显,0.025%右旋苯氰菊酯与0.025%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室内效果比单独的顺式氯氰菊酯效果好,前者对德国小蠊全部击倒时间为14 min,24h死亡率80%;后者全部击倒时间为20min,24h死亡率只有23.3%.混配制剂现场防治结果表明0.025%右旋苯氰菊酯与0.025%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制剂优于氟氯氰菊酯单剂,杀灭率分别为84.76%,47.71%.而混配制剂对硬座车厢的保护较好,对餐车车厢的保护较差.结论单独的化学防治难以达到控制列车上德国小蠊危害的目的,尤其是对餐车化学防治技术难以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57.
58.
59.
癫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拉莫三嗪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癎药物,于1994年开始在我国用于抗癫癎治疗,对多种类型的癫癎发作均有效[1],通过作用于钠通道、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病理性释放而发挥抗癫癎作用[2-3],其不良反应相对于其他抗癫癎药物较小,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特点及诱因,提高急诊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中,首诊误诊29例,误诊率50.8%。其中急腹症15例(尿石症7例、急性腹膜炎4例、急性胰腺炎4例),腰肌劳损1例,脑梗死1例,心肌梗死12例。36例选择保守治疗入住我院内科继续治疗,18例选择手术治疗入住心胸外科,2例就诊时并发室颤,于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检查途中猝死,此3例患者经尸检确诊为AD。结论 AD首发症状为剧烈胸腹痛,病死率高,早期及时确诊,降低血压、心率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