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人体腹部脂肪组织(AT)CT定量测量的分布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4例年龄19~74岁无代谢、内分泌性疾病者(男81例、女83例)腹部脂肪组织进行CT定量分析和体重指数(BMI)测量.结果 本组男性各年龄组腹腔AT量均显著高于女性(P< 0.05),皮下AT量各年龄组显示女性高于男性(P> 0.05).男性、女性及两性的总合,3组均随年龄的增长,其全腹、腹腔内AT量呈递增趋势,皮下AT量减少.男性>50岁组腹内AT显著增加,男性、女性40~49岁组皮下AT达最高时期,>50岁组开始减少;女性在绝经前皮下AT保持蓄积优势,绝经后腹腔内AT量显著增加,呈现男性分布趋势.使用CT定量分析的方法显示男性、女性及男女性总合的各年龄组,在腹部脂肪总面积与BMI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CT定量测量AT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通过该检查方法即可准确反映人体腹内、皮下及全腹AT量及各年龄段AT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2.
通过测试水模探讨提高CT图像质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图像质量的优劣与否 ,直接关系到病变组织的显示程度。欲获得满意的诊断资料 ,确保图像质量 ,了解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是很关键的。笔者通过对水模图像进行测试、评价 ,进而探讨提高CT图像质量的有效途径及方法。1 材料和方法SomatomAR .CCT机 ,直径 2 0cm水模把水模置于固定托架上 ,分别用头部、体部的扫描模式对水模进行扫描。使用两种扫描条件 ,即 1组条件和 2组条件。 1组条件是指 70mA ,110kV ,3.0s。 2组条件指 70mA ,130kV ,3.0s。层厚分别为 2 .0 ,3.0 ,5 .0 ,10 .0mm。图像重建矩阵 5 12× 5 …  相似文献   
33.
我院医学影像科于2005年9月创建了小型PACS系统,经过近6年的应用,对科室的目标管理、质量控制、学科发展、临床教学、人员培训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结合使用该系统的体验,探讨医学影像科开发小型PACS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尘肺是我国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双肺的进行性纤维化,这种纤维化即使脱离SiO2的接触环境也仍然处于进展中,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均表明遗传因素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患者女,30岁。上肢酸痛2年伴背痛2个月。既往曾患颈淋巴结核。对多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史。体检:心肺无异常,颈、胸背腹部未闻血管性杂音。双桡动脉及肱动脉扪不到,呈“无脉”状态。两侧颈动脉、颞动脉微可触;双侧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尚好。  相似文献   
36.
作者报告1例肺肿块合并低血糖病例。女性70岁,以迟钝谵妄和低血糖(45mg%)入院,曾两次发作低血糖昏迷。无吸烟和矿尘、石棉接触史。胸片(正侧位)显示右膈明显升高。透视检查右膈肌运动弱于左侧。肝、肺联合CT扫描均未确诊。超声显示右肺底部团块。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右下叶支气管扭曲和狭窄,但无支气管内病变。诊断为局限性间皮瘤合并低血糖。胸膜腔镜检和剖胸术发现右肺基底部膈上有一巨大肿瘤,以一蒂附着于心包,并有丰富的血管引流入下腔静脉。行肿瘤全部  相似文献   
37.
胸膜病变是儿童期白血病的一种罕见表现。作者报告3例,阐述白血病和胸膜肥厚之间的明确联系。2例有双侧弥漫性胸膜肥厚,1例有一侧胸膜面多数肿块。胸膜病变可以是白血病最初的或唯一的胸部表现,或与白血病的其他胸内表现一并出现。文献虽有白血病致胸腔渗液和胸腺增大的描述,但罕见提到胸膜肥厚与白血病的关系。例Ⅰ为1岁男孩,发热与呕吐,数次血培养均有肺炎双球菌属生长,X线胸片示两侧胸膜肥厚,下肢X线片显示散在性骨质疏松和干骺端透亮带。  相似文献   
38.
由于早期检测和癌肿疗效的提高,多发原发性支气管癌问题日愈受到重视。多发原发性支气管癌的发现率一般不超过3.5%。但是,作肺癌切除术而存活病例中有10~32%可能发生第二个原发性癌瘤。本病诊断的确立,需要有肿瘤组织学、解削学或时间相隔条件。如其他两项资料是符合的,组织学上相同也是可以接受的。作者报告6例。年龄35~79岁。其出现和组织学类型的不同组合包括:同时出现/不同组织学(4例);同时出现/相同组织学(1例)和异时出现/不同组织学(1例)。5例中有3例X 线胸片同时可见两个肿瘤。例1:异时出现,不同组织学。男、48岁。有吸烟史。进行性吞咽困难和刺激性咳嗽。胸片示右肺门肿块、右下叶浸润和右胸腔积液。吞钡示食管中1/3有外来压迫。活检证实小细胞癌。放疗和  相似文献   
39.
尘肺发白区、斑片条的X线分析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告经X线和临床证实无肺结核或其他非尘源性病变的尘肺发白区、斑片条207例(207/13540例,1.53%),对发白区、斑片条的X线形态学表现及其诊断意义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尘肺发白区、斑片条和小阴影的关系及病理基础以及鉴剐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高分辨率CT形态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研究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可靠的诊断技术。方法 煤矿井下采掘混合工煤工尘肺患者 13 1例 (其中 ,0 14例、Ⅰ期 46例、Ⅱ期 58例、Ⅲ期 13例 )及对照组 2 0例 (均摄有同期高仟伏胸片 ) ,在胸部常规CT扫描后 ,另在 4个固定水平上及感兴趣区加作HRCT扫描 ,而后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结果 参照国家尘肺诊断标准中对胸膜病变 -胸膜斑的判定方法 ,共发现胸膜病变者 68例 (51.91% ) ,其中 ,尘肺Ⅰ期 12例 (17.65% )、Ⅱ期 43例 (63 .2 4% )、Ⅲ期 13例 (19.12 % )。据胸膜病变在HRCT的形态表现可分为 :结节型(73 .3 8% )、扁平型 (18.71% )、不规则型 (7.91% )、混合型 ;病变位于胸壁胸膜者占 65.0 2 %、纵隔面占2 2 .16%、心包占 12 .80 %。本组病例肺尖和肋膈角区均未见受累表现 ,胸膜病变厚度以 5~ 10mm者为多见 (88.17% )。结论 煤矿工人胸膜损害并非罕见。HRCT是显示胸膜病变的可靠检查方法 ,是常规CT的补充手段 ,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实用价值 ,但需进一步进行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