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收治的7例屈肘肌瘫痪患者用经过改进的胸大肌胸腹部双极转位重建屈肘功能,其中21例获得长期随访,重建的屈肘肌肌力最高达25kg,平均达8.7kg,疗效满意。对瘫痪的屈肘肌进行了手术前后的肌电图和病理检查,发现原瘫痪肌肉在替代肌带动锻炼下可以恢复部分功能,并首次提出了瘫痪肌“神经肌肉激活现象”的假说。  相似文献   
12.
半月骨无菌性坏死是腕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自199805以来,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筋膜血管蒂和尺侧腕屈肌腱的豆状骨移位,为3例半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女性,48岁,缝纫工。右腕扭伤1年,活动痛,近3个月腕部疼痛加重伴僵直,肿胀,腕关节活动受限,以背伸为著。腕背侧半月骨部位有压痛,可向前臂放射。X线片示半月骨在斑点状囊性改变,边缘密集增高,整个半月骨变扁,塌陷。术后4个月腕背肿胀及叩压痛征象消失,屈腕活动比术前增加20°,背伸增加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枕大神经松解术治疗顽固性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5年8月,收治2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枕大神经痛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38~63岁,平均52岁。病程3~7年。16例有长期低头工作史,5例有外伤史,余无明显诱因。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6.O~9.5分,平均8.6分。7例全麻下行头下斜肌切断松解枕大神经,19例局麻下行枕大神经松解。术中10例切除肿物并行病理检查。结果26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切口均I期愈合。病理检查:淋巴结3例,神经鞘瘤2例,瘢痕压迫5例。术后3dVAS评分为0~5分,平均2分。23例获随访1~3年。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0~4.5分,平均1.9分。其中2例复发,症状较术前减轻,未再行手术探查;6例劳累后疼痛略加重,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或理疗后可缓解;余患者无复发。结论对枕大神经行彻底松解,包括头下斜肌的切断、斜方肌与头半棘肌间松解、浅出斜方肌与骨纤维管处松解,使其走行过程中无任何压迫,是治疗顽固性枕大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肘部尺神经嵌压征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管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神经嵌压征 ,可致手部严重功能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现将我院 1997年以来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 30例肘部尺神经嵌压征病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 46 7岁。右肘 16例 ,左肘 14例 ,30例均为单侧受累。病程 2 0天~ 10年 ,平均 2 2年。病情分类 ,按肘部尺神经嵌压征的分类标准[1] ,分为轻度 8例 ,中度 10例 ,重度 12例。Tinel征均为阳性。外伤致肱骨骨折及部分脱位 10例 ,肘外翻 6例 ,肘内翻 2例 ,余 12例为肘关节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95例65岁以上新鲜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和3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最低(P<0.05),但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最高,术后3年随访功能最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挤压伤后血清SOD,MDA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神经挤压组和假手术组。1,2,3周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用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TBA)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法测定SOD,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7d,14d大鼠血清中SOD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d达峰值,以后SOD逐渐上升,MDA逐渐下降。21d假手术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手术组7d,14d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比假手术组大鼠相应部位的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21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神经细胞凋亡率与SOD活性呈负相关(r〈0,P〈0.05),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P〈0.05)。结论坐骨神经挤压伤后血清SOD,MDA含量变化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发展有关,氧化损伤可能是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带骨块的髌韧带切开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方法 对 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 ,采用切开 ,带骨块的髌韧带中 1/3重建 ,并根据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将重建韧带作一定角度扭转 ,使重建韧带形成“前内、后外侧束” ,并在一定张力下将韧带两端骨块分别用钢丝在膝关节屈曲 30°位置上牢固固定于股骨、胫骨上。结果 术后平均随诊 2 0个月 ,临床检查显示 :Lachman试验术后仅 1例弱阳性 ,前抽屉试验术后全为阴性。关节功能评价Lysholm评分平均 95分。结论 根据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术中固定牢固 ,术后达到骨性愈合。既符合等长、等张固定概念 ,又可以早期活动 ,术后恢复快 ,且不至于松动 ,是ACL重建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临床常见,传统修复方法皮瓣多取自同指掌面、邻指背侧或远处。前者难以修复较大创面,后二者需二次手术,临床应用均受到一定限制。钟德才等报告应用中远指背皮瓣修复指端创面,改变了利用同指组织修复指端缺损,皮瓣只能取自掌面的传统观点,但由于以皮肤为蒂,术后留有“狗耳”  相似文献   
19.
膈神经移位术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膈神经移位术方法改进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5-3年,有效率100%。结论 膈神经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可供选择的良好移位神经,通过术前对膈神经功能的评估以及术中对膈神经吻合方式的改进,可以提高膈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6月以来,采用指背静脉筋膜蒂岛状皮瓣为24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病人修复了30个创面,均获成功。作者认为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皮瓣用患指背侧皮肤修复指端缺损,可以修复较大创面,且不影响患指血供、感觉及伸屈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