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雌激素与骨量变化的定量关系。方法 选择 45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 ,按绝经与否分为两组 :绝经前妇女、绝经后妇女组。选择 5 0例年龄、绝经与否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人 ,分为相应对照组。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睾酮 (T) ,并计算E2 T比值。骨代谢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和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 (Crosslaps)。并测量患者腰椎的骨密度。结果 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绝经前妇女组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清T、BGP水平 ,E2 T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绝经后妇女患者组血清E2 、T水平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血清BGP水平、E2 T比值比对照组升高 (P <0 .0 5 ,P <0 .0 1)。绝经前、绝经后妇女、尿Crosslaps水平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P <0 .0 5 )。腰椎退行性变绝经后妇女患者组E2与Crosslaps直线负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5 6,-0 .41(P <0 .0 1,P <0 .0 5 )。绝经前妇女患者组E2 与Crosslaps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 雌激素水平与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国家卫生系统绩效测量与统计指标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是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先进的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方法,建立绩效测量与统计指标的概念框架是完善国家卫生服务系统功能的基础.定义衡量目标实现进度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并建立KPI测量标准和标尺是得出绩效评分和位次的主要步骤.本研究根据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国家卫生信息数据模型,对模型中的超级实体“卫生业务”中的“绩效目标”子实体做了扩展,兼顾国际可比性和我国的实用性,提出了由8个KPI组成的国家卫生系统绩效测量指标集,并阐述了指标的内容、测量标准及其意义,同时还简要讨论了数据元的标准化、指标标尺的制定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因阴囊多发丘疹和斑块10余年,于2013年6月15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部位出现数个粟粒大丘疹,偶有轻微瘙痒,未予诊治.随后丘疹逐渐增多并增大,呈圆形扁平丘疹或斑块,曾自行外用酮康唑乳膏和地奈德乳膏等,未见好转.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史,否认性病及非婚性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因"早产儿,生后15 min"转入我科。系第1胎第1产,胎龄30+3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1 400 g,Apgar评分1 min 3分,5 min 6分。其母妊高征,此胎为双胎之一,另一胎为正常女婴。入院查体:P 120次/min,R 63次/min,BP 63/32 mmH g,唇发绀,三凹征(+),两肺呼吸音低。WBC 3.67×109/L,N 40.1%,Hb 170 g/L,PLT 145×109/L,CRP35.8 mg/L;APTT 76.1 s,PT 20.6 s;CK-MB 73 U/L。入院后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  相似文献   
15.
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免疫学相关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4年,Yves Lapierre博士发明了微柱凝胶技术(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MGT)。近年来,MGT在国内外输血界已逐渐作为常规应用。MGT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柱凝胶的微孔过滤作用,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通过离心技术,将发生凝集反应的红细胞阻滞于凝胶之内,而未凝集的单个红细胞则穿过微孔运动至柱底,从而区分有无凝集。同传统方法相比,  相似文献   
16.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非常敏感,可引起神经细胞死亡。近年研究表明。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是通过凋亡和死亡两种途径发生的。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生成能量的重要部位.对缺氧极其敏感,严重缺氧可降低线粒体功能,使ATP的生成减少.线粒体可出现肿胀、嵴崩解、外膜碎裂和基质外溢。同时,线粒体在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中均发挥一定作用。一般轻中度线粒体损伤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而重度线粒体损伤则可导致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呼吸纯氧对健康人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右利手、健康男性大学生志愿者28名,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6)。佩戴面罩,对照组呼吸空气,实验组呼吸医用纯氧60 min。应用条件-测试刺激,记录吸氧前(pre0)、吸氧20 min(Oxy20)、吸氧50 min(Oxy50)、吸氧后30 min(post30)的脑电图,计算听觉P50潜伏期和P50感觉门控电位(S1与S2振幅之差)。结果 S1刺激在4个时间点各组P50潜伏期相对稳定(P0.7);吸氧50 min时,实验组比对照组P50潜伏期缩短(P0.05)。S2刺激在4个时间点各组P50潜伏期相对稳定(P0.3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50门控电位比较稳定(P=0.70),而实验组随吸氧时间逐渐延长,电位越来越高,停止吸氧后,电位迅速回落,Oxy20和post30(P=0.04)、Oxy50和post30(P=0.02)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4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吸60 min纯氧,可能缩短对刺激的反应时间,有增强听觉门控电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侧角神经元在SOD1G93A转基因鼠发病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不同病变时期上、中、下胸髓侧角神经元的数量变化特征。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法定量研究发现不同时期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上胸髓、下胸髓水平,症状前期和发病期神经元计数较终末期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终末期胸髓各段侧角神经元计数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发现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上胸髓、中胸髓水平不同时期相比,症状前期和发病期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计数较终末期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病期上胸髓及终末期中、下胸髓水平侧角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OD1G93A转基因鼠发病过程中,存在脊髓侧角神经元丢失,尤其是在疾病的终末期,上、中、下胸髓节段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一原因不明的,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前臂尺侧肌萎缩,病变侧上肢呈斜坡样改变,为自限性病程,多在病后3~5年内停止进展,一般无需药物治疗。本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容易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混淆,应引起注意。日本及印度报道较多,国内鲜见报道。现将我院遇到的4例报道如下,并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加以回顾。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就诊病人反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陕西省城乡不同地区就诊患者的流向及患者的反应性.总的来讲,城乡患者就诊首选基层门诊,城市患者对大医院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农村,陕西省卫生系统的反应性界于一般与好之间(平均3~4分),对就诊医疗机构满意率最低的是投诉及查询费用方便程度.大多数的患者对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意,其最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医疗费用高;其次是设备、环境差,技术水平低.这也说明陕西省卫生系统反应性整体水平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