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冯刚  李常月  韩旭东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336-2336
局麻的优点表现在:麻药用量小,手术创伤小,安全、简单、有效、经济实惠,没有麻醉后副反应.局部麻醉是腹股沟疝的首选麻醉方式,即使在高龄及一般情况不平稳的病人也是如此,本组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病修补术10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的矫治原理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2014年就诊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骨性下颌偏斜患者16例,选用0.56 mm × 0.71 mm MBT系统托槽,采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定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例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平均矫治时间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下磨牙远中直立移动,平均远中直立7.63°,平均远中移动3.38 mm;下前牙平均舌倾内收3.31 mm;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对称,治疗前后颌骨改变小。结论    采用MEAW技术可有效矫正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为代偿掩饰性矫正。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黑素瘤细胞SK-MEL-1侵袭力以及对该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初步研究VEGF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VEGF体外培养人黑素瘤SK-MEL-1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细胞VEGFR-1水平;通过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再分别使用含20,40,80μg/LVEGF培养液培养SK-MEL-1细胞,以正常培养SK-MEL-1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对4组细胞中MMP-9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VEGFR-1在SKM-EL-1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表达。外加VEGF培养后,细胞侵袭力明显增强(P<0.01);MMP-9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在外加VEGF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高浓度和低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黑素瘤SK-MEL-1细胞系中存在有自分泌机制,VEGF可通过自分泌机制上调人黑素瘤SK-MEL-1细胞MMP-9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进而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6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定期复查PTT、PTA,严密观察,以防用药不当出现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未发生栓塞,2例出现鼻衄,1例出现便血,通过调整药量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凝血四项数据波动小,相关并发症出现晚,患者再次入院时间明显推迟。结论:采用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抗凝护理干预措施,实现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并学会参与共同完成抗凝监测。  相似文献   
105.
冯轶  饶正伟  冯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94-3994
目的了解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并发钠盐代谢紊乱,以利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23例MODS患者常规进行检查电解质之后连续动态监测电解质。结果所有MODS患者均并发钠盐代谢紊乱,其中多发生在1~7 d内,3~5 d达最高。结论 MODS患者并发钠盐代谢紊乱的纠正,应在纠正钠盐紊乱的同时尽快治疗原发病,尽快恢复重要脏器功能至关重要,对难以纠正的钠盐代谢紊乱,常提示病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1周PMNs捌亡率的变化及1周内病夕匕率,并与C组(健康者,n=10)比较.结果:创伤病人人院时、24 h及48 h外周PMNs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各时点PMNs凋亡率均明显低下A组(P<0.05),B组1周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外周PMNs凋亡显著抑制,PMNs凋亡率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TT)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ISS≥20分),且血糖≥11.1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两组除创伤常规治疗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和4.4~6.1 mmol/L范围.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及1周外周血PMNs凋亡率.结果:两组病人的PMNs凋亡率在创伤后24 h明显降低,72 h后恢复;B组治疗48 h、72 h及1周后PMNs凋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IIT促进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PMNs凋亡,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患者,女,68岁。2009年8月14日因“进行性呼吸困难1^+年”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慢性病容,双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桶状胸,双侧语颤降低,双下肺叩诊实音,双上肺呼吸音清晰,双下肺呼吸音明显降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叩不出,心率80彬分,律齐,心音较低,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109.
背景: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式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一项令人瞩目的新技术.由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摆脱了材料来源和伦理学的限制,因此其出现为特异的细胞治疗,特别是再生医学带来新的曙光.目的: 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制备流程、产生的限制条件与机制、患者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获得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评述.方法: 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6-01/2010-03有关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制备、产生机制的文章,检索词"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工检索部分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最终纳入3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系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重组因子的选择.②目的细胞的选择.③重组因子的导入.④重组因子在目的细胞内的表达.⑤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产生.⑥重组细胞的鉴定.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和甲基化以及p53基因的表达在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毫无疑问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患者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获得对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巨大的细胞种子资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黄芪白术汤辨治小儿脾虚型便秘临床疗效,及可能的疗效机制,为小儿脾虚型便秘治疗中医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脾虚型便秘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2组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指导,协助家长建立患儿排便习惯,予以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予以黄芪白术汤加减辨治。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收集2组患儿治疗过程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并比较,评估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难度)变化、检测水通道蛋白-8(AQP-8)、结肠传输试验评分(CTT)、血清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结果:1)治疗2周后,2组患儿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难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 0. 05); 2) 2组患儿AQP-8、CTT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P 0. 05); 3) 2组患儿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4)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5) 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黄芪白术汤加减辨治可有效改善脾虚型便秘患儿的免疫功能、AQP-8、CTT评分,改善临床便秘症状,促进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