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陈进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0,31(2):173-177
经颅磁刺激是指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一项生物刺激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是指在某一特定皮质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过程。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不同程度五羟色胺功能降低及局部脑血流减低有关,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失衡可导致抑郁行为的发生。通常认为大脑皮质前额叶背外侧区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在理论上通过改善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已显示出初步疗效,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有必要深入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机制和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及分子水平的变化,使其治疗抑郁症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虽然诸多证据表明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是安全的,但随着其在治疗上的应用,安全性能又成为应用这门技术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2.
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存在的问题及功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祥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0,31(2):184-186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Kwakkel G等认为脑卒中后有30%~36%患者不能再次使用瘫痪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并且Kollen B等和Kwakkel G等认为上肢功能的恢复远较下肢的恢复缓慢和困难。目前的经验认为脑卒中后3~6个月是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脑卒中后神经学损伤会影响动作及知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3.
宋建霞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2,(9):1252-1254
正平衡功能被视为日常运动技能的重要组成,平衡功能差或姿势控制差与人们的损伤或跌倒密切相关[1]。平衡功能损伤在老年人群和多种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如前庭、视觉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我国的城乡发病率为19%~20%,25~74岁年龄组中男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观察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ICH)患者并发肺部感染(LI)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ICH患者118例,结合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LI63例,随后将118例患者分为LI组(63例)和非LI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ICH部位及类型、并发症情况(有无气管切开、尿路感染等)、认知及意识障碍情况、吞咽障碍情况、瘫痪上下肢运动功能等临床资料,并在入院第2日清晨完善血白蛋白、钠、钾、钙、镁等检查。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H并发LI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瘫痪侧别、出血部位及类型、气管切开、尿路感染、认知障碍、吞咽障碍、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血白蛋白、钠、钙、镁可能与ICH患者LI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右侧瘫痪[OR(95%CI)=10.013(1.757,57.052), P=0.009]、双侧瘫痪[OR(95%CI)=17.170(1.092,269.844),P=0.043]、蛛网膜下腔出血[OR(95%CI)=41.817(1.208,1447.233), P=0.039]、尿路感染[OR(95%CI)=35.274(3.606,345.048), P=0.002]、血镁[OR(95%CI)= 0.000(0.000,0.143), P=0.018]与ICH并发LI有关。 结论 右侧瘫痪和双侧瘫痪、蛛网膜下腔出血、尿路感染是ICH患者并发L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镁水平正常范围内偏高则可减少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5.
王丽  倪朝民  陈进 《安徽医学》2017,38(3):392-393
1 病史摘要 一男性患者,年龄50岁,因感到头昏脑胀伴间歇性心悸胸闷1个月余,前往社区医院就诊,接诊医师为其测量血压为180/105 mmHg,多次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始终大于180/90 mmHg.查体:神清,精神可,面色潮红,心率98次/分,律齐,第一心音强有力,听诊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四肢腱反射正常引出,双下肢不肿,双巴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176.
脑卒中后抑郁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影响脑卒中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7.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指导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通过电话访谈及门诊随访,对87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及国际脊髓损伤生活质量基础数据集,进行生存质量评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收入水平、病程、损伤平面、损伤性质、自理能力、二便控制、并发症、慢性疼痛等8项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各项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整体生活满意度、身体健康满意度及心理健康满意度得分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二便控制、有无并发症及慢性疼痛(P0.05);其中慢性疼痛的严重程度越重,整体生活满意度、身体健康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越低(P0.05)。结论生活自理能力、二便控制、并发症、慢性疼痛是影响SCI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康复预防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各种预防措施;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早期康复干预;采用综合的康复方法,改造和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结果: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消除或减轻脑血管病患者的残障。结论:积极地进行康复预防,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传统按摩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康复组ADL基本自理的恢复率为64.00%,对照组为23.5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其生存质量,在病后1个月内,BI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相似文献   
180.
国内近期资料表明,脑卒中在城市居民中为首位死亡原因,在农村为第二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卒中发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降低脑卒中的发病、致残和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值得重视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内涵 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脑卒中后,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 h后即可进行的康复 [1]。脑卒中早期康复作为常规医疗在美国已有 20年左右的历史 [2],我国起步较晚。近 10年来,国内少数单位开展了此项工作 [3, 4],但是,有关脑卒中康复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