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9、9.320、13.99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37、29.25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7、9.575、22.761,P<0.05)。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4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2.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了新的《全球结核病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加重了结核病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全球结核病控制的进程。2021年,WHO共批准6项用于结核病诊断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推荐3种用于筛查结核病的基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新型皮肤试验。为减轻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WHO推荐了“4个月方案”治疗药物敏感结核病和4套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rifampicin resistant-tuberculosis,MDR/RR-TB)短程方案,治疗耐药结核病。目前有26种抗结核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至少有22项临床试验在开展治疗结核感染的药物和方案的评估。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仍十分严重,2021年,我国结核病新发患者数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第3位。2021年,全国共报告肺结核病例639 548例,死亡1 763例,报告发病率为45.3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13/10万,MDR/RR-TB患者例数居全球第4位。WHO推荐治疗耐药性结核病方案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口服SGLT-2抑制剂、补肾中药“肾四味”(枸杞、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对蛋白尿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安达唐组、肾四味组及联合组各20例。四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安达唐组加用安达唐10 mg治疗、1次/天,肾四味组加用中药“肾四味”口服,联合组同时给予安达唐(10 mg、1次/天)及“肾四味”。各组治疗2周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达唐组、肾四味组、联合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且联合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降低幅度最大(P均<0.05)。各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均在正常范围,治疗期间未发生低血糖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SGLT-2抑制剂联合中药“肾四味”辅助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效果优于单用SGLT-2抑制剂或“肾四味”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