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86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675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6篇
  4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3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9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术后冲洗至全身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引流液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静脉用两联抗生素至拔管后1~2周,再改口服抗生素巩固治疗4~6周。绝对卧床3—6个月。结果平均冲洗时间25.7d。随访6~24个月,7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的2例均有炎症向上位椎间隙扩散,其中1例用同样的方法治愈,另1例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及消炎镇痛治疗基本治愈。结论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2.
首次CT检查阴性的颅脑损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和原因。方法通过对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54例颅脑损伤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同期收治的325例首次CT及复查CT均为阴性的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研究组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表现为迟发性血肿、脑挫裂伤、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弥漫性脑肿胀、外伤性脑梗塞等,可由不同原因引起。结论熟悉本类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及原因,对于指导检查及治疗,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行后路复位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定期X线摄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以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32个月(平均21.5个月),27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4级,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医院信息系统 (HIS)投入运行后 ,全面承担了医疗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统计和存储等工作。医院信息系统一旦瘫痪 ,即严重冲击医院正常业务的开展 ,给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 ,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 ,构筑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是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工作。1 为医院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硬件保障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机房设施、网络、网络设备、服务器、客户端PC机等。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医院信息系统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环境的稳定性、可靠性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联合运用对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80只成年家兔[体质量(2.0±0.2)kg]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A组)、聚乳酸薄膜(B组)、几丁糖(C组)及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D组),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透射电镜比较各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 B、C、D组的Rydell-Balazs粘连度评分、Nussvaum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比单独应用几丁糖或聚乳酸薄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36.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体会(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我院2005年4月~2006年4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15岁,平均10岁。病程5个月~5年。临床表现:颅高压7例,癫疒间1例,颞部膨隆3例;外伤后偶然发现1例(同时伴额颞部硬膜下积液)。影像学检查示蛛网膜囊肿位于外侧裂8例,鞍上2例,侧脑室2例。不同程度脑积水3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体外新西兰大白兔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共培养时,兔髓核细胞与大鼠MSCs直接和间接接触对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 DAPI (4‘,6-二咪基-2‘-苯吲哚盐酸)标记原代髓核细胞后,分别与第三代MSCs按接触组和非接触组(Transwell培养系统)共培养.每隔24小时应用免疫荧光观察MSCs的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Ⅱ型胶原和可凝集蛋白多糖(Aggrecan)的表达.结果 直接接触培养组中可见分化的MSCs形态和功能接近髓核细胞;非直接接触组的MSCs未见变化.结论 髓核细胞与MSCs的直接接触,是诱导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MS)基因组DNA的变化特征.方法 在一步法RT-PCR检测所有标本PAX3/PAX7-FKHR mRNA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25例原发性RMS患者,其中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10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12例,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RMS)3例.根据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同时收集RMS细胞株A204(腺泡型)、RD(胚胎型)作为对照.结果 25例RMSCGH分析结果显示:(1)RMS中发生DNA拷贝数扩增最常见的部位是2p和12q,其他依次为6p、9q、10q、1p、2q、6q、8q、15q和18q(30%),发生DNA拷贝数丢失最常见的部位是3p、11P和6p(30%).(2)ARMS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2q、2p、6、2q、4q、10q和15q(30%),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3p、6p、1q、5q(30%);ERMS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7p、9q、2p、18q和1 p、8q(30%),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1p.基因组变化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伴有融合基因组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2q、2、6、10q、4q和15q(30%),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3 p、6p、5q(30%);不伴有融合基因组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2p、9q、18q(30%),基因组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1p和14q(30%).12q扩增在这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多见于伴有融合基因的RMS.(4)在临床分期分组中,9q扩增在Ⅱ期和Ⅲ~Ⅳ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见于Ⅱ期患者.结论 (1)2p、12q、6p、9q、10q、lp、2q、6q、8q、15q、18q扩增及3p、11p、6p缺失可能与RMS发病相关;(2)12q扩增可能与融合基因相关;(3)9q扩增可能与RMS发病早期有关.  相似文献   
39.
软组织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如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EWS/PNET)、横纹肌肉瘤、低分化滑膜肉瘤等,大多由弥漫成片的小圆形细胞所组成,并且组织形态多样。临床上小圆细胞肿瘤多属高度恶性的肿瘤,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证实,在大多数小圆细胞肿瘤中存在特异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40.
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经验教训,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2007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89例,其中按照Schatzker分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Ⅴ型,Ⅵ型)67例,男性75例,女性14例。均行切开复位,严格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丝钉和/或外固定架、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骨折进行治疗,必要时辅以关节镜探查镜下手术。结果75例得到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31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参照Merchant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81.6%,术后1年优良率为89.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应当考虑手术治疗,周密的术前计划、妥善处理软组织损伤、正确选择切口、灵活应用内外固定物及关节镜辅助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