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628篇
预防医学   46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245篇
  6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目的观察揿针镇痛结合注水肠镜对结肠镜检查患者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就诊并行非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于检查前1日(备肠前)埋入揿针,穴位为双侧梁丘、双侧温溜及双侧足三里,再行注水肠镜检查,对照组行常规注水肠镜检查。比较2组患者镜检过程中疼痛等级评分、进镜成功率、进镜时间、备肠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检意愿。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等级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进镜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进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备肠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检查后复检意愿更强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揿针镇痛结合注水肠镜检查能减少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优化患者的检查体验,使患者的复检意愿更强烈。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语义性痴呆(Semantic dementia,SD)为额颞叶变性的一个亚型,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分析4例语义性痴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收集4例语义性痴呆患者人口学信息,病史及体征,神经心理学量表,语言学量表、核磁共振(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均以言语功能障碍起病,主要表现为词汇理解障碍,例1同时出现命名障碍.就诊时4例患者均存在命名障碍,尤以对证命名受损严重,其中例3、例4患者语法正确,自发性谈话语言表达流利,但名词使用减少,常伴有赘语及错语.例1及例2患者随病程进展出现言语欠流利,自发性谈话有明显停顿,找词困难.4例患者执行口头命令,复述及计算力、注意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相对保留,均早期出现记忆力下降,3例患者出现视空间能力受损,其中例4受累明显.精神行为方面,例2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及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例4患者出现明显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出激越攻击行为,易激惹及睡眠障碍.头结构MRI示例1-例3以左侧颞叶萎缩为主,例4以双侧颞叶及海马为著,例2-例4行PET/CT检查,18F-氟脱氧葡萄糖成像,例2示双额内外侧、双岛叶、左颞内外侧及左尾状核代谢减低,例3示双额内外侧、双颞外侧、双海马区、双岛叶及双尾状核代谢减低,例4示双额内外侧、双颞内外侧、右岛叶及右尾状核代谢减低.结论:本文4例语义性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表现出各自特点,存在个体间差异.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利用CBCT测量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稳定性板治疗前后髁突骨密度变化,分析稳定性板对髁突改建的影响。方法 纳入40例稳定性板治疗的TMD患者,治疗前后拍摄CBCT。运用MIMICS 21.0软件中Density功能测量髁突皮质骨密度,对髁突前斜面、顶部、后斜面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均显示,女性髁突骨密度显著大于男性;22~40岁年龄组髁突骨密度显著大于13~21岁年龄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髁突各斜面骨密度显著增加,治疗前后前斜面分别为(347.31±11.98)HU、(367.69±12.98)HU(P=0.003),顶部分别为(310.46±12.40)HU、(331.20±13.56)HU(P=0.012),后斜面分别为(291.55±13.75)HU、(319.94±14.19)HU(P=0.000),增加量在性别、年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MD患者髁突骨密度有性别、年龄间差异,稳定性板能促进TMD患者髁突良好改建。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建立以抗氧化和抗炎效应为指标的生脉注射液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和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作为对照药,采用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一氧化氮(NO)检测试剂盒对其抗氧化效应和对脂多糖(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的抑制能力进行测定,将样品换算为相应浓度的对照药,对其方法学和生物效应进行控制和评价。结果 各批次样品均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效应,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各批次样品在抗氧化能力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在抗炎能力方面样品2和样品8与其他样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价生脉注射液的抗氧化和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2 200例采用此技术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技术要点即优先处理胆囊动脉,精细解剖、掏空胆囊三角,完全充分的显露三管关系。结果:2 152例患者顺利完成LC,均未发生胆道损伤,其余48例(2.18%)因Mirizzi综合征、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胆囊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0~55 min,平均35.5 min;术中出血量5~50 m L,平均15.5 m 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5 d。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肝内外胆管狭窄、胆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能有效预防LC术中胆道损伤,可作为手术规范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单独鼻腔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依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计算机对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www.metstr.com,www.cnki.net)的方法获取全文。结果:纳入文献19篇,其中中文4篇,英文15篇,涉及6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单独鼻腔手术前后加权平均AH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1,95%CI-0.02~0.23,P>0.05];213篇文献进行了Epworth嗜睡量表(ESS)分析,研究显示术后患者ESS得分明显降低[WMD=0.94,95%CI 0.62~1.26,P<0.01]。结论:单独鼻腔手术可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但治疗OSAHS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低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扫描中的价值。方法 将腹围<90 cm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50):管电压10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250、230 mAs。对照组:管电压12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为210、190 mAs。测量并对比两组图像噪声、肝脏和胰腺SNR、肝脏-竖脊肌和胰腺-竖脊肌CNR、腹主动脉CT值、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静脉期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两组图像噪声、肝脏SNR、胰腺SNR、腹主动脉CT值、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肝脏-竖脊肌CNR、胰腺-竖脊肌CNR、腹腔干三维分支评分及血管清晰度评分、轴位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管电压、ATCM上腹部增强CT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动脉血管显影程度,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在血透高磷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血透合并有高磷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的血磷、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社会因子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指导的效果,改善血透高磷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 3型髓内钉在固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对防腐股骨标本,每对标本配对随机分为A组和B组,所有股骨标本制成31-A2.2型骨折模型,A组使用Gamma 3型髓内钉固定,B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在力学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压缩、扭转、破坏试验。结果在1 200 N载荷时,A组轴向刚度为(306.52±11.32)N/mm,B组为(258.38±14.63)N/mm,A组的轴向刚度较B组高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4,P=0.03)。A、B组在扭转角为0.5°、1.0°、1.5°、2.0°、2.5°时的扭矩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扭转刚度为(1.35±0.06)N·mm/deg,B组为(1.48±0.09)N·mm/de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00,P=0.13)。A组最大屈服载荷为(3 101.33±174.83)N,B组最大屈服载荷为(2 396.68±142.07)N,A组最大屈服载荷值较B组高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01)。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内固定治疗以31-A2.2型骨折为例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其轴向负重力学性能不如Gamma 3型髓内钉,不宜作为首选内固定。  相似文献   
80.
总结21例正中切口深低温停循环肺动脉切开取栓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显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能够使患者术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