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8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项研究旨在通过模拟人类最常见的感染途径——血行传播建立动物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感染模型,探讨其发生途径、转归及对关节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骨7例,下颌骨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骨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骨与正常骨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骨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骨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骨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3.
作者采用3种不同的颞颌关节镜术式--术式I:粘连松解+灌洗术,术式Ⅱ:术式I+盘复位操作+硬化疗法,术式Ⅲ:术式Ⅱ+关节盘缝合牵引固定,对65例移位患者的765例颞颌关节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式I:14侧,术式Ⅱ:31侧,术式Ⅲ:31侧。术后随访6-84月,并根据临床检查,X线复查及信访问卷等判别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73.7%;不同术式的有效率为:术式150%,术式Ⅱ84.9%,术式Ⅲ74.2%。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MRI影像学方法,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简称Ⅲ类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颞下颌关节(TMJ)的盘突关系的空间位置变化。方法:24例下颌发育过度的Ⅲ类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及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MRI检测、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关节症状记录,比较矫正前后关节症状、关节盘长度以及移位量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前有关节弹响的患者3例6侧髁突中,矫正后弹响消失1侧;矫正前关节区有疼痛1例,手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术后半年疼痛症状重新出现;治疗前未发现有关节症状者20例,矫正后也未发生。48个关节盘长度测量,矫正前关节盘长度最大12.928mm,最小3.040mm,均数为8.288mm;矫正后关节盘长度最大11.589mm,最小3.699mm,均数为8.097mm。2组均数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盘移位测量结果:矫正前关节盘位置最大前移6.090mm,均数为1.383mm;矫正后关节盘位置最大前移11.931mm,均数为2.193mm。2组均数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性Ⅲ错畸形可以被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良好地矫正,达到面形美观和最大牙尖咬合位的效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下颌骨BSSRO未引起关节盘明显移位和关节盘长度明显改变,但是也未发现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对TMJ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在不断扩大,疗效在不断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手术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传统的闭合性治疗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需要遵循3个原则:即正确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固定和最小的损伤。作者就髁突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手术进路、固定方法以及术中术后的若干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总结术中导航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精度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近年来术中导航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现状,包括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放疗科等。结果显示术中导航将使手术更加个性化,精度更高,更加微创,因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对18例患者的20侧颞颌关节盘移位进行了关节镜下盘复位及硬化疗法,盘移位诊断由体检,关节造影片,下颌运动轨迹图及诊断性关节镜等综合评判。根据手术前后的临床检查,信访问卷和关节造影片综合评判疗效,其访期34月(17~56月),有效率80%(16/20)。本文着重介绍了关节盘复位方法及硬化剂注射方法,并详细分析了手术原理,对影响手术成败诸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磁共振对颞下颌关节上腔囊内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内错乱的27例(33侧)患 者,进行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诊治。按照磁共振对颞下颌关节囊内粘连诊断的影像学标准,确定有无 粘连,分阳性组、可疑组及阴性组;并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对比,得出真、假阳性及真、假阴性关节数,应用SPSS软件 制作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磁共振诊断囊内粘连的整体准确性。结果:关节镜诊断囊内粘连为 54.55%(18/33)。磁共振诊断结果经与关节镜诊断对照后得出:阳性组11侧,其中7侧真阳性,4侧假阳性;可疑 组4侧,其中3侧真阳性,1侧假阳性;阴性组18侧,其中10侧真阴性,8侧假阴性。ROC曲线下面积=0.60 (0.41,0.80),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关节囊内粘连的整体准确性较低,对大部分囊内粘连不能作出肯定的 诊断;若有关节腔积液,T2加权像可诊断囊内粘连。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4只年轻猕猴头颅的额颌关节及牙、的解剖生理特点研究,总结了猕猴与人类的有关颞颌关节解剖生理和关节腔穿刺等方面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对10只中老年猕猴进行了关节镜诊断。值得重视的是中老年猕猴的颞颌关节上腔的关节镜下表现有着几乎与人相同的关节囊内正常结构及多种类型的病理变化。由此可见:猕猴的颞颌关节除了与人的极为相近外,中老年猕猴可患有与人类类似的关节病,有可能被推崇为颞颌关节研究的天然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通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磁共振(MRI)图像测量关节间隙,比较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关节镜盘复位术前与术后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因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行关节镜盘复位术的青少年患者88例(137侧关节),在术前和随访MRI图像上对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 χ2检验及Empowerstats软件中的广义相加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16.40±2.14)岁,术后平均随访(7.96±4.15)个月。术后1周,关节前间隙均值为(2.62±0.86)mm,上间隙为(4.42±1.01)mm,后间隙为(4.75±1.25)mm;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较术前显著增加,与随访时间呈负相关;前间隙显著减小,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P<0.05);术后髁突主导位置由中位(49.6%)变为前位(77.4%),并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逐渐后移。结论: 关节镜术后1周,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显著增加;随着随访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术后1年仍显著大于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