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615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703篇
预防医学   30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29篇
  2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1年的结局,并评价不同疗效对双相抑郁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ICD-10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患者,急性期进行8周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痊愈和有效者进入1年维持治疗期。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结果:76例患者急性期治疗痊愈者53例,有效者23例。随访1年后,共43例(56.57%)维持痊愈,17例症状复发,总复发率22.36%。痊愈组36例(67.92%)仍保持痊愈,有效组7例(30.43%)达痊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176,P=0.002)。痊愈组抑郁复发率低于有效组(3.77%vs.17.39%,χ2=4.091,P=0.045),两组转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vs.21.74%;χ2=1.406,P=0.236)。生存分析显示痊愈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有效组[(10.06±2.14)个月vs.(9.00±3.67)个月;u=9.327,P=0.002]。结论:抗抑郁剂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年后复发率低,急性期治疗痊愈者优于非痊愈者。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腺嘌呤灌胃和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从而得到生化、免疫组化及病理指标更符合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备后续实验使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腺嘌呤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UUO)组3组,后两组分别运用腺嘌呤灌胃和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E-cadherin、β-catenin及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腺嘌呤组24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均有较为显著升高(P0.01);UUO组24h尿蛋白有显著性升高(P0.05)、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均有较为显著升高(P0.01)。与腺嘌呤组比较,UUO组24h尿蛋白显著性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腺嘌呤组、UUO组的E-cadherin平均光密度值有显著性降低(P0.05),α-SMA和β-catenin平均光密度值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5);与腺嘌呤组比较,UUO组β-catenin有显著性降低(P0.05)。病理显示,腺嘌呤组肾小管损伤较UUO组严重。结论:UUO建立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在生化、免疫组化及病理指标优于腺嘌呤组。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估波特兰水门汀(Portland cement,PC)直接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效果,并与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比较.方法 选取人新鲜拔除的恒磨牙53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MTA2个实验组(n=24)和1个对照组(n=5).实验组在髓室底中央制备直径2 mm的穿孔模型,分别用PC和MTA修复穿孔.对照组只开髓不制备穿孔模型.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修复后样本的根分叉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和牙体组织的结合界面,并测量结合界面间隙宽度.采用葡萄糖定量法分析模型检测微渗漏值.结果 体视显微镜下两实验组对根分叉外形修复均达到了良好效果.SEM观察显示PC和MTA与牙体组织之间均可见不连续的微间隙存在,PC与牙体组织间隙宽度为(7.363±2.159) μm,MTA与牙体组织间隙宽度为(8.693±3.551) μm,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观察期内,虽然PC组的微渗漏值小于MT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与MTA修复髓室底穿孔的封闭效果相当,且PC价格低廉,不易使牙体变色,可以考虑作为MTA替代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在苯并[a]芘(B[a]P)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中的改变,为B[a]P神经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PF级hauschka(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溶剂(花生油)对照组,0.5 mg/kg(低剂量)、2.0 mg/kg(中剂量),和10.0 mg/kg(高剂量)B[a]P染毒组,隔天腹腔注射染毒1次,连续染毒30次。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在染毒第10、20和30次后,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大脑皮质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活性的改变。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逐渐延长,高剂量组潜伏期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进入目标象限的总次数和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路程逐渐减少,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小鼠大脑皮质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的基因表达量和蛋白激酶的活性均逐渐增强,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诱导大脑皮质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激酶的活性增强,可能是B[a]P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1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劳累后心前区疼痛、阵发性胸痛3天”于2017年8月7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40年,现偶有四肢关节疼痛,疼痛时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可好转(具体药物不详);冠心病病史11年,现有活动后心前区疼痛症状,未规律服用药物;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频率23次/min,心率77次/min,血压135/so mmHg,体质量指数:25.24kg·m^-2。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3DVTh AE/15DVTh AE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病菌转阴情况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6、12、18个月的病菌转阴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 8+、CD4+/CD8+、IFN-γ及IL-4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CD4+、CD4+/CD 8+、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CD 8+、IL-4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病菌转阴率,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建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卒中后抑郁高危患者提供工具。 方法 对建模组259例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第7~14天收集10项相关危险因素,于卒中后8~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测评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利用χ2检验、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验证组有82例患者)。 结果 卒中后抑郁检出率为39.38%;性别、婚姻状况、并存疾病数目、卒中部位、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6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值:内部验证为0.883,外部验证为0.849)和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内部验证χ2=7.939,P=0.439,外部验证χ2=3.538,P=0.89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曲线在大于10%的阈值概率区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结论 卒中患者发作后8~10周即有较高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利于临床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89.
多领域多层次的护理科研人才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护理科研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还需管理者更多的关注。文章提出按照不同领域和层次的需要培养护理科研人才,从而构建多元立体的护理科研发展体系。重点阐述了临床护理机构中护理科研人才的培养策略,建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重点培养应用型护理科研人才,并应充分考虑人才的不同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实现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护理科研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0.
将46例住院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帕罗西汀和多虑平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用HAMD和Asberg评定疗效,并观察用药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在疗效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在副反应方面帕罗西汀组明显小于多虑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可靠,副反应轻,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