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12.
目的:构建牙本质涎蛋白(DSP)转基因小鼠,并对转基因表达进行初步RT-PCR分析。方法:将pcDNA3.1载体中的CMV启动子替换为启动子cβ-actin,构建载体pcDNA3.1-CX,然后将PCR获得的DSP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pcDNA3.1-CX中,构建DSP转基因载体pcDNA3.1-CX-dsp;将线性化的载体DNA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将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仔鼠出生后,用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阳性小鼠,并用RT-PCR对其中一小鼠的F1代进行转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共移植717枚注射过的受精卵至29只受体鼠,移卵后产仔67只,阳性4只。检测到53号小鼠F1代外源性DSP的表达。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方法,成功获得了DSP转基因小鼠,并证实外源性DSP可在53号小鼠F1代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3.
系统观在龋病病因研究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龋病病因是口腔医学爱们多年来的探索重点之一,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四联因素”学说已被逐步证实,并逐渐得到公认,因为它是在系统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本文就龋病病因学理论中的系统观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4.
ProPex根管测量仪测量磨牙牙齿操作长度准确性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分析ProPex根管测量仪测量磨牙牙齿操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16例根管治疗术的患者共130个磨牙383个根管,分为3组.A组:因根管欠充须再治疗者30个牙91个根管;B组:因修复治疗需要去髓术者46个牙130个根管;C组:慢性根尖周炎54个牙162个根管.以Propex测量牙齿操作长度.按此长度预备并充填根管,即刻拍摄X线片,观察并测量根管充填情况.结果:ProPex测量磨牙牙齿操作长度的准确率:A组86.8%,B组96.2%,C组85.8%.结论:ProPex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磨牙牙齿操作长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C基因(Glucan-binding protein C gene,gbpC)编码序列的特异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原核表达。方法:根据gbpC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PCR扩增位于gbpC编码序列1342bp~1794bp间的一段特异片段,扩增产物经回收、酶切后,定向插入克隆载体puc18中,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挑选阳性克隆,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将克隆获得的约0.45kb的gbpC基因特异片段经EcoRI/SalI双酶切后,定向插入pGEX-4T-1中,构建pGEX-4T-1/gbpCE原核融合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挑选阳性克隆,酶切及PCR鉴定后,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GbpC^E,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测序结果与Sato等报道的序列一致;原核表达后,在SDS-PAGE凝胶上出现一条新生蛋白条带,其相对分子量约43000,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gbpC特异片段,获得了融合蛋白GST-GbpC^E,为制备GbpC抗体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便于进行规模化的转基因研究,构建一种四环素调控性转基因体系中的工具小鼠系。方法:实验于2002—06/10在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完成。以cβ—actin启动子取代pTet—on—NSE质粒中的NSE启动子,构建转基因载体pTet-on-CX;将XhoⅠ酶切线性化的载体DNA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仔鼠出生后,经PCR及Southern Blotting检测阳性小鼠。结果:注射的受精卵共存活603枚,移卵后产仔64只,阳性6只。阳性鼠分别传代开始建系。结论: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获得pTet—on—CX转基因工具小鼠的G0代,为规模化的转基因研究(包括与牙齿修复有关的基因,如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小鼠牙本质涎蛋白(DSP)转基因小鼠。方法 将pcDNA3.1载体中的CMV启动子替换为启动子cβ-actin,构建戴体pcDNA3.1-Cx。然后将PCR获得的DSP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pcDNA3.1-Cx中。构建DSP转基因戴体peDNA3.1-Cx-dsp;将线性化的载体DNA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仔鼠出生后,用PCR及Southernblot检测阳性小鼠。结果 共移植717枚注射过的受精卵至29只受体鼠,移卵后产仔67只,阳性4只。阳性鼠分别传代。开始建系。结论 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成功获得了DSP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表达并纯化大肠杆菌素Ia通道结构域(Coliein h channel domain)与变异链球菌感受刺激多肽(CSP)的融合蛋白.方法:将编码大肠杆菌素la通道结构域的基因与编码变异链球菌感受刺激多肽CSP的基因导入带有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基因的pMA-c2x质粒中,构建pMAL-c2x-Coliein Ia channel domain-CSP融合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后,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裂解后得到目的蛋白.结果:通过双酶切、电泳分析、测序,证明成功构建了pMAL-c2x-Colicin Ia channel domain-CSP融合表达载体,目的蛋白产物经SDS-PAGE分析,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pMAL-c2x-Coliein Ia channel domain-CSP,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olicin Ia channel domain-CSP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3种根管封闭剂的抗菌效果。方法:直接接触(DCT)实验:将封闭剂AH-plus(A)、Gutta Flow(B)、iRoot SP(C)分别放入离心管中,分别于20 min和1、7、14、21 d取出,与粪肠球菌混合1 h后,进行细菌计数。感染根管模型(IRCM)实验:将成功建立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模型的100个离体单根管人牙,随机分为A、B、C 3个实验组和1个阳性对照组(n=25)。根管预备充填后,将所有样本置于厌氧环境中分别培养20 min和1、7、14、21 d,每组于各时间点分别随机取出5个样本,收集充填材料和牙本质粉末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并分别检测3种封闭剂的pH值。结果:在DCT中,A、C组与对照组相比,除20 min和1 d时能有效杀灭细菌(P<0.05)外,其他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组比较P>0.05;B组在各时间点均抗菌效果差(P>0.05)。在IRCM实验中,A、C组抗菌效果的时间较DCT延长,与对照组相比C组除了在21 d抗菌性较差外,在其他各时间点均有较强的抗菌性(P<0.05);A组在20 min和1、7 d时均有较强的抗菌性(P<0.05);而B组在各时间点抗菌效果均较差(P>0.05)。C组在各时间点p H值最高(P<0.05),A、B组pH值比较,P>0.05。结论:pH的高低与封闭剂的抗菌性无直接对应关系。AH-plus和iRoot SP抗菌效果优于Gutta Flow。  相似文献   
20.
人骨涎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骨涎蛋白(BSP).方法构建BSP-PBV220表达载体,重组子以大肠杆菌DH5α为宿主菌进行诱导表达.结果工程菌经4h42℃热诱导后,在SDS-PAGE电泳上出现了一条新的蛋白带,Mr为33×103~35×103.结论BSP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其Mr为33×103~35×103,为进一步蛋白纯化及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