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9篇
  免费   1290篇
  国内免费   738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332篇
妇产科学   155篇
基础医学   732篇
口腔科学   183篇
临床医学   1663篇
内科学   1140篇
皮肤病学   282篇
神经病学   290篇
特种医学   491篇
外科学   1062篇
综合类   328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502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1544篇
  21篇
中国医学   1335篇
肿瘤学   52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881篇
  2012年   1152篇
  2011年   1241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916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801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66年   1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1篇
  1963年   26篇
  1962年   2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47篇
  1958年   51篇
  1957年   65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18篇
  1954年   21篇
  194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Most ureteral tumors are transitional cell neoplasms.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genitourinary tract are extremely rare. To our knowledge, only one ureteral carcinoid tumor has been reported before. We report a second case of ureteral carcinoid tumor found in a 70-year-old female.  相似文献   
12.
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宝民  孙光  畅继武  韩瑞发  王文成  马腾骧 《天津医药》2006,34(12):844-845,I0004
目的:探讨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生物素-霉复合物(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及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G1、G2、G3肿瘤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80.4%、73.3%,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和93.8%,说明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2)G。、G2、G3肿瘤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57.14%、66.67%,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和43.8%,说明Bcl-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和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阳性率呈下降,Bcl-2表达呈增高趋势,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Bcl-2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同时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诊治研究新策略探索及其评介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脑卒中作为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一直备受广泛的瞩目,随着脑卒中诊治研究不断地深入发展进步,近年来的新认识与探索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我们在此扼要评介脑血管病诊治研究中热点问题及其相关新策略,以期引起同道们更深入地关注。  相似文献   
14.
鸡抗内毒素卵黄抗体IgY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分别应用内毒素(LPS)、类脂A(LipidA)和大肠杆菌突变株15免疫鸡后其蛋黄中抗内毒素抗体IgY的产量、纯度、效价并筛选最佳免疫抗原。方法:分别应用内毒素(LPS)、类脂A(LipidA)和大肠杆菌J5突变株作为抗原免疫25周龄Leghom鸡,水溶法(WD)提取蛋黄中抗体IgY,双紫外光测定抗体含量,SDS-PSGE电泳检测抗体纯度,细胞酶联染色和ELISA检测抗体特异性、效价及筛选最佳免疫抗原。结果:3种抗内毒素IgY含量和效价分别为14.4mg/ml和1:12 800(J5)、10.61mg/ml和1:12 800(LPS)、9.26mg/ml和1:3200(LipidA),抗体纯度均为95%左右。结论:大肠杆菌突变株J5和内毒素(LPS)为最佳免疫抗原,免疫鸡后其蛋黄中抗内毒素抗体IgY的产量和效价最高。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并发不孕患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方法:选择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10例为研究组,已生育妇女7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在月经周期第19-22天刮取少量子宫内膜,进行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异位症患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出现超微结构改变,内膜表面腺体开口数少,纤毛再生不全,分泌细胞表面微绒毛极少,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形态学标记-细胞表面胞饮小泡减少 或缺失;胞质肿胀疏松,有的细胞出现核固醇,结论:异位症患者围着床期在位子宫内膜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出现轻度变性,可能是其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法对22例脑肿瘤和12例脑内血肿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脑肿瘤CD3^ 、CD4^ ,CD10^16 56和CD4^ /CD8^ 比值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胶质瘤组较其余两组明显下降。34例患者术后4期CD3^ ,CD4^ ,CD16 56^ 比值均发生变化。胶质瘤组在术后1至2周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术后3至4周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脑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且恶性胶质瘤较良性肿瘤更为明显,手术应激能导致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脑肿瘤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呈现暂时抑制至逐渐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吻合口愈合规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周病程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各20只的双侧颈总动脉切断后行间断缝合,于吻合术后1d、3d、7d、14d分别取材,观察其通畅情况,并对血管吻合口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和图像分析。同时,各时间点检测血清TNF-α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吻合口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糖尿病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痕迹,管壁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吻合术后7d糖尿病组吻合口血管内膜平均再内皮化明显延迟(3745.18±1045.31μm2比1298.21±224.66μm2,p<0.01);吻合术后14d,糖尿病组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明显,I/M值达0.71±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浓度显著增加(术后7d:5.48±0.34ng/ml比0.73±0.09ng/ml,p<0.05;术后14d:5.15±0.12ng/ml比0.51±0.03ng/ml,p<0.05),血清TNF-α浓度与血管吻合口部位内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改变了血管吻合口正常的愈合规律,使正常的吻合口愈合过程转变为慢性炎性、纤维增殖过程,血管吻合口部位的重塑呈现病理性,其中TNF-α在糖尿病血管吻合口重塑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ESRD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时留取桡动脉0.5~1 cm,共43例.年龄相匹配的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血管手术4例患者的动脉作为对照,对照组肾功能正常.采用DNA片段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上述二组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用凋亡指数表示.临床指标包括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凋亡指数与上述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SRD患者的动脉中膜可见到明显的VSMC凋亡,而在对照组血管中膜,只见到极少量凋亡的VSMC.ESRD患者的VSMC凋亡指数与临床指标中的血磷、钙磷乘积、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动脉存在明显的VSMC凋亡;血磷、钙磷乘积和LDL升高可能是VSMC凋亡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0.
清纤方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清纤方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利用CCl4制备肝纤维化Wistar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纤方组、秋水仙碱组。治疗8周后,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胶原,RT-PCR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Ⅰ、Ⅲ胶原和TGF-β1mRNA的表达在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清纤方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