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538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27篇
  3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玲  黄艳苹  刘兵 《重庆医学》2015,(6):819-821,824
目的:分析广东省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及其性别特征,为加强大学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整群抽样的12所高校9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知识: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低,问题回答平均正确率仅为37.34%;性观念:对于性是人的基本需求、有爱就可以有性、性幻想性梦、自慰行为、婚前性行为这些思想与行为方面,大学生的总体认同度为67.35%、35.24%、56.90%、52.26%、58.04%;男女生接受程度差异均达显著水平(χ2=7.89、48.46、189.30、32.44、27.35,P <0.01);性行为:大学生异性性行为与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8.08%与1.51%,男生异性性行为发生率远高于女生(χ2=52.08,P <0.01),同性性行为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2,P >0.05);避孕套使用率低,经常使用的人仅占29.03%,女生的使用率显著低于男生(χ2=12.08,P <0.01)。结论大学生在性行为、性观念、性知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并重视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序贯综合预防干预方法及对智能发育的疗效观察。 方法 纳入本院符合条件的早产儿病例资料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综合预防干预的方法,针对性进行早期医疗干预及专业智能强化训练干预,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病房与门诊衔接、早期干预、早教光碟教育以及开展家长健康教育活动等,所有早产儿从出生后开始干预并随访至36月龄,分别于出生12、24和36个月时,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查婴幼儿的适应能力、精细运动、语言、大运动及社交行为等五大领域的发育水平,测定计算婴幼儿的DQ,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判比较。 结果 干预12个月时,2组早产儿的适应性和精细动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4个月和36个月时,2组早产儿在语言、适应性、精细动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12、24和36月龄时的DQ值较对照组同时间点均有明显提高(P<0.05)。2组早产儿在12月龄与24月龄时的DQ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月龄与36月龄时的DQ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前2年是干预的关键期,此时行序贯综合预防干预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改善早产儿近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IL-4、CRP在老年COPD加重期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112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发展分成急性加重期组(A组,n=69)和缓解期组(B组,n=43)两组;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并归入C组。对比其PCT、IL-4、CRP水平差异。结果 1 A、B组患者在PCT、IL-4及CRP指标检测结果上对比明显高于C组(P<0.05),且治疗前的A组检测结果最高,其次为B组,治疗后的A组检测结果较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CT、IL-4及CRP水平随肺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PCT、IL-4及CRP作为COPD诊断、病情发展评估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测指标,以提高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44.
黄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2):273-275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远期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3-01/2014-01先天性白内障患儿70例110眼,按患者年龄分为A组(<2岁)、B组(2~6岁)、C组(7~12岁),均进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后角膜曲率、眼轴、屈光状态情况,分析其眼轴变化影响因素。结果:A组、B组、C组术后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与术后3mo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术后与术后3mo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mo角膜曲率差异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术后3mo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与术后3mo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术后与术后3mo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mo眼轴长度差异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术后3mo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屈光状态呈现近视移动变化趋势,A组术后屈光变化率及屈光度变化显著高于B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呈现近视化趋势,2岁以下患儿表现显著。近视化影响因素主要为眼轴增长。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素化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明胶支架的结构及理化性能,评估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将肝素结合到HA-TCP明胶支架上,检测支架的物理结构和机械性能;对不同肝素浓度的支架进行吸水率、VEGF负载、抑菌能力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长实验分析,来初步评价肝素化HA-TCP明胶支架的性能。结果 载VEGF肝素化HA-TCP明胶支架呈淡黄色,孔隙丰富,孔径范围100~400 μm,比表面积1.01±0.06 m2/g,平均介孔25.96 nm,弹性模量0.93 MPa,最大压缩强度2.40 MPa;三组HA-TCP明胶支架吸水率无明显差异,肝素化支架组比空白支架组有更好的VEGF结合、缓释能力(P<0.05),高浓度肝素组比低浓度肝素组能保持更久的VEGF活性浓度和抗菌能力(P<0.05)。BMSCs在支架上呈片状、岛状分布,肝素化支架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空白组(P<0.05),产生更多的钙结节。结论 载VEGF肝素化HA-TCP明胶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肝素化可提高支架的VEGF负载和释放能力、抑菌能力,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46.
血清亮氨酸氨肽酶在肝胆疾病与肿瘤诊断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亮氨酸氨肽酶 (LAP)在肝胆疾病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2 2例临床标本采用亮氨酸对硝基酚胺法测定LAP活力。结果 肝胆系统疾病患者血清LAP活力为 64 .3± 3 9.2u/L ,与胃肠系统、血液、脑部和泌尿系统疾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肿瘤患者LAP活力与其它疾病LAP活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肝胆胰肿瘤组为 66.1± 3 5 .66u/L ,明显高于胃肠血液肿瘤组 3 5 .5 5± 2 4.3 3u/L ,P <0 .0 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亮氨酸氨肽酶与胆汁郁积的病理有关。血清亮氨酸氨肽酶活力可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肿瘤的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16SrDNA测序技术在新生儿、婴儿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于生后3天、1月、6月、1岁时收集2例健康婴儿粪便标本共8份,提取细菌总DNA,以Illumina Hiseq 2000为测序平台,采用新一代高通量16SrD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V6可变区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物种分类和丰度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 8份样品共产生原始测序数据为1 027.47 Mbp,Unique tags序列数量均值为58630,OTU数量63~209;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在科水平,1%的物种1个月之内2~4种,6月后达7~10种;1号婴儿一直以Enterobacteriaceae占优势,2号婴儿优势菌群包括Enterobacteriaceae、Lachnospiraceae、Streptococcaceae和Bacteroidaceae;4个时间点的np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17、1.29、2.16、2.51和0.43、0.40、0.26、0.14。结论 16SrDNA测序技术能满足新生儿、婴儿肠道微生态研究需求;新生儿、婴儿粪便中含丰富细菌基因组;细菌物种丰度及分类存在个体差异;从出生到1岁,婴儿肠道菌群结构趋向复杂和多样。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48岁,因双下肢阵发性发热、潮红、灼痛3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3年7月9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走路时突然出现右侧大腿烧灼样疼痛,持续1分多钟,伴双足趾、足背、足底、面部发热、潮红,持续10多分钟,右大腿疼痛时双足发热和发红达到顶点,随着疼痛消失,双脚发热和潮红逐渐褪去。每天发作1~2次,近半个月加重,每天发作4~6次,静息状态也发作。既往4年前有慢性胰腺炎病史。无放射性毒物接触史,吸烟30年,20支/d,饮酒10余年,0.25 kg/d。配偶及儿子体健。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不同溃疡程度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预后情况。方法选择90例该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其Wagner分级情况的不同,分别统计其相关临床资料与预后情况,从而分析不同溃疡程度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足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糖尿病病程、WBC、FIB、ESR、CRP等指标情况也表现出逐渐升高变化,其TG、TC、白蛋白、Hb等指标则表现出逐渐降低变化(P<0.05)。Wagner1、2级,3级,4、5级的创面愈合率分别是100.00%(61/61)、90.91%(20/22)、71.43%(5/7)。其中,创面未愈合的2例3级患者随访3个月后愈合。1例4级患者因重度感染截1趾;1例5级患者行小截肢。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程度越大,其机体炎性反应越严重,营养状况与临床预后情况越差。以此提示广大临床工作人员可有效结合患者自身糖尿病足溃疡Wagner分级、炎性和营养状态指标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心博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应用效果比较分析,探讨CPR仪在CPR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3月210例成人心博骤停患者按抢救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采应用复苏仪复苏为B组(102例),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为A组(108例)。结果A、B两组复苏成功率复苏率比较,A组比B组复苏时间缩短,复苏成功率高,但不能提高存活率。结论应用心肺复苏仪能有效使心博骤停患者心脏血管雨灌注,恢复自主心跳效果优于徒手心肺复苏,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