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262例脑卒中病例中109例继发性癫痫患者,就其癫痫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作类型以及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6%;急性期癫痫发作81例,占74.3%,恢复期癫痫发作28例,占25.7%;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包括强直-阵挛持续状态)最多见,其次为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出血性脑卒中在急性期易继发癫痫,病灶在脑叶者癫痫发生率高;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正>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国内最新的抗癫痫药物之一,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约1 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进食可使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滞后1.5 h,但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1]。该特点使其能够应用于癫痫持续状态或急性反复发作。目前已有将LEV(通常为口服)应用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报  相似文献   
13.
研究60例口服酰胺咪嗪的癫痫患者血药、唾药浓度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最适血清浓度为17~38μmol/L,唾药浓度为4~13μmol/L。血药浓度与毒副反应密切相关,CBZ在发挥治疗作用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随浓度增加发生人次上升。血药浓度超过38~51μmol/L,唾药浓度超过14.8~17μmol/L,毒副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散发性脑炎的报道。现就尸解与临床不符之4例患者,探讨误诊的常见原因。病例介绍例1 男,50岁。因咳嗽、下肢无力、抽搐、精神异常20天;少语、少动、对答迟缓13天,当地以散发性脑炎转诊。入院检查:体温36.6,脉搏68,呼吸18,血压114/80。精神恍惚,头不住左右摆动,目巡视四周,皱额裂咀、弄眼,左中枢性面瘫。左上、下肢肌力Ⅳ度,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左侧巴彬斯  相似文献   
15.
我们见到1例因癫健安与大仑丁、鲁米那合用引起后二药中毒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王娟,女,21岁。69年开始患精神运动性癫痫,10多天发作1次。同年开始服大仑丁0.1、鲁米那0.09每日3次,每月仍有1—2次发作。81年7月30日加服癫健安0.4每日3次,8月3日出现昏迷、呕吐,在某地区医院查血、尿、脑脊液均正常,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好转。8月11日又服上述剂量的三种药物,2日后又出现走路不稳、流涎、双手颤抖、指鼻不准,停用癫健安后上述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丙戊酸钠(VPA)作为一种抗癫癎药,由于比较安全,少有严重的付作用,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1974年Jesdinsky-Buscher在服用VPA的病人发现凝血机能障碍,此后几篇报告均提到服用VPA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机能障碍.本文重点复习这些付作用的实际发生率和临床意义.病例情况如下:1.自发性紫癜、血肿、出血18例;2.出血时间延长伴有或不伴出血倾向4例;3.血小板减少伴出血,一般均无临床后果23例;4.血小板机能异常如血小板粘附或聚集障碍11例;5.凝血因子改变13例;6.血浆纤维旦白原下降5例;7.血清抗血小板抗体1例.系统调查:1975 Stolzis等对83例服用VPA患者进行328次血小板计数,在两年期间,14例血小板计数降低,在VPA剂量不变情况下,10人有1~2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BECTS)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2003年7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癫门诊就诊的35例BECTS患儿的临床资料、EEG结果、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BECTS患儿的起病年龄为2.5~14.0岁,其中6~10岁为发病高峰(62.9%)。表现为局限性发作22例:一侧面部抽搐、流涎、咽喉发声、肢体强直或阵挛,部分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仅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者13例。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26例仅在睡眠期(包括午睡)发作,且多出现于入睡后不久或清醒前。所有患儿发作间期EEG背景活动正常,可见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尖波/棘波,发放频度于入睡后明显增加,睡眠期EEG监测可提高阳性率。应用小剂量抗癫药物单药治疗疗效好,25例在用药3~4个月停止发作,本组33例已停止发作,停止发作的年龄为4.5~16.0岁,12例已停止药物治疗。结论BECTS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局限性发作,也可全面泛化,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睡眠期EEG监测具有重要诊断价值,EEG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尖波/棘波,小剂量抗癫药物单药治疗反应良好,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8.
妥泰治疗儿童癫痫6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12月至2001年7月,采用妥泰治疗儿童癫痫61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具有遗传及表型异质性。近年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SSGP)等多种方法研究发现,其与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γ2亚单位基因(GABRG2)变异密切相关,通过不同途径,最终导致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癫癎为一组比较难治的病症,经传统的抗癫癎药(AEDs)系统、正规治疗,仍有20%~30%的患者发作不能控制.为寻找新的有效的AEDs,国内的医药工作者研制的香草醛,经动物实验及临床验证其有较好的抗癫癎作用[1,2].我们自2004-03~2004-12用香草醛治疗各型癫癎31例,取得初步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