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rTMS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20年6月。筛选文献后,对能够进行效应量合并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余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6篇文献以西部失语症检查的失语商(WAB-AQ)为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后,干预组的WAB-AQ评分优于对照组[SMD=1.27,95%CI(0.71,1.82),P<0.01]。2篇文献采用了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为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07,95%CI(-6.92,19.05),P=0.36]。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改善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但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或统一评价量表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2.
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chuell刺激法是应用强的、控制下的听觉刺激 ,最大程度地促进失语症患者对损害的语言符号系统的再建和恢复[1 ] 。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收治 ,经CT或MRI诊断为脑卒中或脑外伤 ,经语言认知治疗室确诊为失语症的患者 19例。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8— 72岁 ;完全性失语 6例、基底节性失语 4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3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3例、非典型性失语 2例、混合性失语 1例。2方法2 .1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失语程度和类型 ,反复使用患者容易接受的和蔼语言 ,多途径 (听、视、触、嗅 )地给予患者一定的语言刺激 ;要…  相似文献   
73.
胡川  顾莹  李军 《中国康复》2015,30(2):114-115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神经易化技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在S-E-T训练系统上进行强化核心肌群的力量及稳定性训练,以及进行分离动作的诱发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简式Fugl-Meyer(FMA)中专门针对平衡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BBS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但FMA评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T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躯干、核心肌群等方面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4.
顾莹 《现代医院》2014,(1):72-74
目的考察盐酸苯福林滴眼液pH值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pH稳定剂,建立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苯福林滴眼液的含量。方法配制加抗氧剂,不加抗氧剂,以及加抗氧剂与pH值稳定剂的盐酸苯福林滴眼液,以溶液的pH值为指标,考察亚硫酸氢钠对其pH值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pH值稳定剂;同时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以273 nm为测定波长,240.4 nm为参比波长测定盐酸苯福林滴眼液的含量。结果在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氢钠可致盐酸苯福林滴眼液的pH值下降,且药液的pH值越高,pH下降幅度越大;加入pH值稳定剂枸橼酸钠的药液pH下降的幅度最小。盐酸苯福林在10120μg/ml的范围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0.21%。结论盐酸苯福林滴眼液pH值下降是因亚硫酸氢钠被氧化所致,加入枸橼酸钠可使pH下降幅度最小。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苯福林滴眼液的含量简便,快速,准确,符合医院制剂快速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连云港地区1234例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探讨染色体异常核型在各产前诊断指征下发生的频率、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产前诊断的不同指征,将染色体核型结果分组,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分布。结果 1234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中,母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900例(3.11%);高龄(≥35岁)235例(2.13%);超声提示胎儿异常62例(11.29%);不良孕史24例(4.17%);无创产前DNA检测提示异常7例(85.71%),共检出异常核型48例(3.89%)。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易位6例,5例遗传自亲代,1例为新发突变;染色体倒位6例,均遗传自亲代;性染色体异常7例,21三体15例,18三体4例,13三体1例,三倍体1例。结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临床产前诊断的经典方法之一。超声检查提示异常以及高龄孕妇应注意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对于无创产前DNA检测的结果要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验证。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宫颈息肉的流行病学特点,评价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2008年3~5月对城区3 368名妇女常规妇科普查,发现宫颈息肉后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宫颈息肉131例,检出率为3.89%,临床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白带增多,98例伴有慢性宫颈炎,占74.80%,息肉全部手术治疗.结论:提示临床上要重视宫颈息肉的根除和慢性宫颈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77.
<正>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1-2],传统的医疗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持续增长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负担,严峻的心血管疾病流行形势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医疗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78.
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语症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CRRCAE)对此60例患在康复训练前,及1,3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RRCAE评分无显差异(P>0.05),治疗1,3个月后均明显比治疗前好,有极显差异(P<0.01),康复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增高1个月内最明显,3个月内仍有增高,结论:早期语言康复,1个月内效果明显,1个月后进入缓升期,3个月内语言康复不康复仍有效,故语言康复应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应用肌电生物反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组、针刺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针刺组增加针刺疗法,综合治疗组则采用上述所有治疗方案。4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3个疗程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1、2、3个疗程后,肌电生物反馈组、针刺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VFSS评分呈递增趋势,且每个时间点的VFSS评分与组内之前1个时间点的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点的VF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各组间相同时间点的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治疗组VFSS评分为(7.81±2.51)分,与其余3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基因,包括p16^INK4a和p14^ARF基因)外显子1、2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与葡萄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38例葡萄胎和30例早孕绒毛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而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的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突变检测。结果:1)38例葡萄胎组织样本中.5例发生p16^INK4a基因外显子1的纯合性缺失.其纯合性缺失率为13.16%;而30例早孕绒毛组织标本中.未发现p16^INK4a基因外显子1的纯合性缺失。p16^INK4a外显子1的纯合性缺失率在早孕绒毛组织和葡萄胎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2)38例葡萄胎组织样本和30例早孕绒毛组织样本中,无一例发生p14^ARF基因外显子1和p16^INK4a外显子2的纯合性缺失:3)经DHPLC检测,38例葡萄胎组织样本和30例早孕绒毛组织样本中,p16^INK4a基因外显子1、2和p14^ARF基因外显子1扩增产物的所有谱图均为单一峰型,未检测到任何位点的突变发生。结论:p16^INK4a基因外显子1的纯合性缺失与葡萄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葡萄胎中,CDKN2A基因的遗传变异主要是由于此基因的纯合性缺失造成的,突变可能不是此基因变异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