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翼腭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方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不同时间(15、30、60、120min)后,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并计数翼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结果:缺血30min组,翼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60min组与30min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120min组则比其它组都显著增加。结论: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翼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可能影响到脑血管周围NOS阳性纤维的NO释放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阴性法胆管成像与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后,同期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完成上腹部CT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间距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输至诊断工作站,利用reformat重组软件,进行胆管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胆管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胆管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进行曲面重组(CPR),获得CPR胆管图像。结果CPR、MRCP成功率为100%;CPR、MRCP均对肝外胆管癌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7%(32/33)和90.9%(30/33);对合并症的诊断率分别为100%和62.5%(10/16)。结论CPR、MRCP对肝外胆管癌均能明确定位;CPR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率高于MRCP,显示肝外胆管癌与扩张胆管的关系更直观;CPR对合并症的诊断率明显高于MRCP;CPR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3.
马瑞  周建平  肖明  顾振  韩群颖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2004,27(5):518-520,552,F003
目的:观察大鼠翼腭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及图像观察分析不同年龄组翼腭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NOS表达。结果:从幼年到成年,翼腭神经节中NOS神经细胞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胞体大小逐渐增加,至成年时最大,直至老年无明显改变。脑底动脉神经纤维密度从幼年到成年逐渐增高,从成年起维持较高密度直到老年。结论:出生后翼腭神经节和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NOS表达的年龄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4.
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大鼠短暂性(<2小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4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三组,用线栓法使大脑中动脉(MCA)分别缺血15min、30min、60min,每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6只。所有实验动物均采用乙醚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用5-0丝线结扎颈外动脉,在结扎的近侧剪断颈外动脉或其分支-枕动脉,经颈外动脉断端或枕动脉将4-0单丝尼龙线插入颈内动脉直至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假手术对照组动物线栓插入颅内但不达大脑中动脉起始处。术后即可观察动物行走时是否转圈。结果:所有实验组动物都及时观察到动物行走时出现转圈的表现,符合实验的入组标准。假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没有观察到转圈的表现。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经改进更易于制作、可行性更强、可信度更高且有利于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注射溶血卵磷脂(lysolecithin,LPC)至小鼠颈段脊髓后索诱导轴突脱髓鞘的模型建立及评价体系?方法:手术显微镜下,使用微量注射器将0.4 μl 1% LPC注射至成年小鼠第5颈髓(C5)后索?1周后处死动物,取C4~C6颈髓节段,行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脱髓鞘区域,采用Amira 4.1.1 软件三维重建和测量脱髓鞘区域体积,并进行电镜观察轴突脱髓鞘病变?结果:注射LPC造模,小鼠苏醒后无明显运动及感觉异常,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注射区出现体积为(1.41 ± 0.05) × 106 μm3淡蓝或白色脱髓鞘病变区,电镜结果证实注射区轴突发生脱髓鞘样变?结论:小鼠颈髓后索注射LPC可稳定诱导轴突脱髓鞘?  相似文献   
26.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医学生医学知识启蒙和学习能力培养起到"先锋"作用。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分析和采用PBL模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及其向临床知识的联系与转化,符合高等医学"培养全面、高素质医药人才"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NOS活性与细胞凋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探索阻断脑细胞凋亡的时间窗.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时间分别为15、30、60、90、120 min,再灌注24 h.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顶叶皮层和尾壳核)NOS活性变化.用苏木精-伊红和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中心区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OS阳性神经元数于30 min时增多最显著,90~120 min时急剧减少.各组凋亡细胞数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多.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神经型NOS(nNOS)对缺血早期的脑损伤尤其是细胞凋亡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顾振 《中国当代医学》2006,5(3):124-124
CT导向下经皮活检及治疗以其定位准确,痛苦小,诊疗快捷安全可靠,在临床治疗领域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临床。该检查是一种对人体有创伤性、高风险及高信度的诊断方法。鉴于当今医学科技水平的限制和患者个体特异性、病情的差异及年龄等因索,由于已知和无法预见的原因,本检查有可能会出现失败、并发症、损伤或某些难以防范和处理的意外情况,即使在医务人员已认真尽到工作职责和合理的注意义务的情况下,该检查前后及检查时仍有可能存在如下医疗风险:①气胸;②术中大出血;③损伤临近脏器;④术中意外造成死亡;⑤术后并发感染出血;⑥其他。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的分布和起源。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A组)、单侧(右侧)手术组(B组)和双侧手术组(C组),B组与C组再分成膜性结构加鼻睫神经切除组(BⅠ、CⅠ)和单纯膜性结构切除组(BⅡ、CⅡ组)。术后第7d,取动脉环和A组动物的翼腭神经节与耳神经节。应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染色(NADPH-d)法,观察动脉环阳性纤维分布、变化及两个神经节内的阳性细胞分布。结果 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均有大量的NADPH-d阳性细胞分布。单侧手术后,同侧的大脑中动脉(MCA)NADPH-d阳性神经纤维完全消失,但对侧MCA无明显变化;基底动脉(BA)和双侧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脑底段(ICA)、大脑前动脉(ACA)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双侧手术后,除ACA尚残留小部分阳性神经纤维外,其余血管(BA、PCA、ICA、ACA)的阳性纤维完全消失。BⅠ组与BⅡ组之间,CⅠ与CⅡ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底动脉各段均有氮能神经纤维分布并交织成网状;靠近头端密度较高,靠近尾端则密度较低。不同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纤维的来源不同,:BA、PCA和ICA的氮能神经纤维完全来自双侧的翼腭神经节;MCA的氮能神经来源于同侧的翼腭神经节,ACA的氮能神经则除双侧的翼腭神经节外还另有来源。鼻睫神经不参与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纤维的来源构成。  相似文献   
30.
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和丙二醛相关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与丙二醛(MD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小鼠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与脂褐素的含量,以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代表自由基水平,观察其与脂褐素的关系。结果两者呈曲线相关(r=0.74,P<0.002)。结论脂褐素相对于自由基呈一种指数增长,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脂褐素作为老年性反应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