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9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552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195篇
外科学   359篇
综合类   1148篇
预防医学   385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508篇
  5篇
中国医学   472篇
肿瘤学   2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nm23-H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表型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是一到两个关键基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协同促进了细胞的癌变、侵袭和转移[1] 。转移抑制基因 (metastasissuppressorgenes)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导致对肿瘤转移表型的调控异常 ,最终导致肿瘤转移。nm2 3 H1基因已被证明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并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我们的早期研究表明 ,nm2 3 H1基因的低表达和杂合性缺失与肺癌的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而且nm2 3 H1基因缺失的肺癌常伴有一些肿瘤侵袭相关分子的表达异常[2~…  相似文献   
92.
目的设计合成了(E)-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惊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苯膦反应制得季磷盐,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经Wittig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硅胶柱色谱得纯品.通过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惊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用IR和1H-NMR进行结构确证,其中3个化合物有良好的抗惊活性.结论 E型异构体具有抗惊活性.  相似文献   
93.
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科自1994年10月以来,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9例均经X线胸部摄片、CT扫描及支气管镜或痰脱落细胞等检查确诊,皆为不适合手术及放、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37例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22例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44岁~75岁,平均年龄59.2岁。中医辨证分型见表1。表1两组辩证分型情况2治疗方法两组均按中医辨证论治,脾虚痰湿型,治则:健脾化痰…  相似文献   
94.
THEINTRACELLULARFORMOFEPSTEINBARRVIRUSGENOMEINNASOPHARYNGEALCARCINOMAWangHuimin1汪慧民ChenJun1陈军ZengMusheng1曾木圣LiManzhi1李满枝Jia...  相似文献   
95.
鼻咽癌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p5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非同位素不对称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aPCR-SSCP),分析了鼻咽癌活检组织、细胞株和裸鼠移植瘤中p53基因第5、6、7和8外显子(exon)的基因突变,并对其中exon8突变的SUNE-1和SUNT-1进行DNA测序。结果:在2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没有发现突变;但在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SUNE-1和瘤株SUNT-1中存在第8外显子突变,而HK1为第5外显子突变。DNA测序发现SUNE-1和SUNT-1的突变点在exon8的密码子(codon)280上,由AGA(精氨酸)→ACA(苏氨酸)。结论:p53基因突变热点的exon5、6、7和8可能在鼻咽癌变过程中没有重要意义,而在裸鼠移植瘤和细胞株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BV由于和鼻咽癌的关系密切,在鼻咽癌中可能存在EBV编码蛋白与p53结合或蛋白表达被EBV抑制等其他途径使p53失活。  相似文献   
96.
失眠是神经官能症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又称为睡眠开始及睡眠维持障碍。其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难眠。现代医学认为突然的精神刺激,强烈的情绪波动,长期的精神紧张,持久的思想矛盾,不适当的连续思考,使精神上过度消耗,情感和理智过度冲动,经过相当的时间以后,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本院制剂化坚丸配合中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化坚丸近年临床应用疗效,规范化疗中的中药应用。[方法]以住院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和单纯化疗组。选取瘤体直径、karnosfky评分、体质量、临床症状、疼痛、T细胞亚群、NK细胞、血常规、肝肾功能为主要观察指标。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瘤体变化中西结合组有效率为79.7%,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69.5%,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2)症状变化中西结合组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比较(P<0.05)。3)疼痛变化中西结合组高于单纯化疗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4)中西结合组治疗后CD3、CO4、CD4/CD1及NK细胞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5)。Karnofsky评分及体质量比较,中西结合组Karnofsky评分好转率为56.07%,单纯化疗组为28.81%,两组比较(P<0.05)。中西结合组体质量增长好转率为44.9%(31/69),单纯化疗组好转率为32.2%(19/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坚丸服用方便,再配合临床辨证予中药汤剂,不失为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aeruginosa)感染患儿的药敏试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感染患儿。结果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病率较高,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孢霉素、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敏感率可达90%以上,但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有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敏感率仅有75%。结论应重视用药前标本的培养,避免盲目用药或滥用药,对患有严重疾病者应警惕此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HSP 60在不同程度上皮异型增生的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与口腔黏膜白斑发生的关系,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79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口腔黏膜白斑和18例白斑癌变组织进行HSP 60的检测。结果HSP 60在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强阳性和中等强度阳性为主,阳性表达为88.9%,过表达率为72.2%;与轻、中度口腔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重度口腔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过表达率之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上皮异型增生(白斑)和口腔癌组织中的HSP 60表达显著高于中、轻度异型增生组,口腔癌组织HSP 60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重度异型增生组,提示HSP 60的过度表达发生在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的进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0.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整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整复成功率在90%以上。但仍有部分病例因各种原因整复失败改手术治疗。本文就如何提高整复成功率,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