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布托啡诺、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2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术中用丙泊酚对Ⅰ组患者进行麻醉,Ⅱ组患者在丙泊酚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布托啡诺,Ⅲ组患者在丙泊酚麻醉及静脉注射布托啡诺的基础上进行中...  相似文献   
22.
廖历兴  阮骆阳 《河北医学》2006,12(7):640-64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X线胸片心胸比(C/T)0.68~0.90,心功能Ⅲ~Ⅳ级,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平均67±9.2mm,术前均经过严格改善心功能治疗,选择有利的手术时机,采用以芬太尼为主,咪唑安定、异丙酚、异氟醚等为辅助药的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以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心脏复苏后静脉输注多巴胺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死亡4例(11.1%),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重视术后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以芬太尼等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及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的方法,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
锁骨小切迹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颈内静脉安全、有效的穿刺途径。方法选择6岁以下患儿10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5例经锁骨小切迹定位穿刺;B组50例采用中、高位前路定位穿刺。观察记录两组总体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完成所需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总成功率分别为A组100.0%,B组88.0%(44例),两组比较(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90.9%(50例)、B组56.0%(28例),从触摸定位到顺利置入导管所需时间,A组(156±32)s,B组(258±48)s,(P<0.01)。B组误穿动脉3例,局部血肿2例,两组均无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锁骨小切迹定位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术,具有定位容易、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等特点,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
将40例Ⅱ~Ⅲ度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n=20)和异丙酚—氯胺酮组(P组,n=20)。观察静注氯胺酮后的作用时间及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异丙酚可延长氯胺酮的作用时间并减轻其对循环系统的副作用,二者的静脉复合全麻是烧伤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实施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拟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控制性LCVP组( L组)和对照组( N组)各20例。 L组实施控制性LCVP,术中严格控制液体输注速度,将中心静脉压( CVP )维持0~5 cmH2 O;N 组则采用传统液体管理方法,术中将 CVP 维持于正常水平(6~12 cmH2 O)。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1 min、肝叶切除开始前1 min、肝叶切除开始后1 min及术后1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并于术前、术前1 min、术后1 min、术后12 h和术后24 h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和肌钙蛋白( cTnI)水平。结果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L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K-MB和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LCVP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液量,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且对心肌可能并没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4例).A组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麻醉.统计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和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T3)时的SBP、DBP、MAP和HR.检测两组在T1~T3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cTnI)的浓度,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T1、T2、T3的SBP、DBP、MAP和HR明显下降(P<0.05).A组T1、T2、T3的CK-MB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预注瑞芬太尼在减少胃镜检查时丙泊酚注射痛及丙泊酚剂量中的效果。方法行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静脉注射0.2、0.3μg/kg瑞芬太尼30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丙泊酚,插管行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体动反应明显时追加丙泊酚0.3mg/kg。记录3组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总剂量及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总剂量[(1.95±0.52)mg/kg]较观察1组[(1.45±0.31)mg/kg]、观察2组[(1.33±0.38)mg/kg]多,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40.0%)较观察1组(12.5%)、观察2组(15.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前应用0.2μg/kg和0.3μg/kg瑞芬太尼均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减少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白兔器官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2.5mg/kg利多卡因,此后静注1mg/kg·h利多卡因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T0)、休克2h(T1)、复苏2h(T2)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ET和CCRP。结果H组与L组在T1、T2时点,与们时点及C组相比,E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组ET低于H组(P〈0.05);CGRP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L组CGRP高于H组(P〈0.05);结论持续小剂量运用利多卡因能增加机体血浆CGRP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改善各重要脏器微循环.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兔重要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29.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r—IFN-2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更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13例0—2岁儿童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儿童保健体检健康儿童20名,余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院的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并加用特布他林雾化液压缩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白介素-4(IL-4),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γ-IFN、IL-4的水平变化。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上,干扰素组明显优于治疗对照组(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4水平在急性期即治疗前明显升高而γ-IFN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干扰素组血浆γ-IF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IL-4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对照组血浆γ-IFN水平较治疗前也升高,IL-4水平较治疗前也下降,但变化程度不如干扰素组明显;治疗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IL-4水平增高而.γ-IF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缩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且痛苦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0.
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LIPA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S组)、ProSeal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1)、管(罩)插入成功时(T2),管罩插入后10 min(T3),管(罩)拔出前即刻(T4),管(罩)拔出后即刻(T5)MAP、HR变化.观察管(罩)一次插入成功率、麻醉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以及术后胃胀、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T2~T5时L组和S组MAP明显低于、HR慢于T组(P<0.05).T组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及L组(P<0.05),而S组咽喉疼痛发生率低于L组(P<0.05),S组及L组在麻醉维持时间、清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用量少于T组.结论 SLIPA喉罩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且对咽喉损伤较小,可安全用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