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R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加用他克莫司和环磷酰胺,持续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RNS具有较好疗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但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2.
临床上经常遇到部分难治性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采用传统的病因治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细胞毒药物 )疗法、抗凝和降压等治疗措施常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的探索 ,如采用环孢霉素A(CsA)治疗 ,对影响病人预后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仍对部分患者无明显效果 ,或容易复发及产生严重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副作用。通过本研究 ,前瞻性地观察了霉酚酸酯 (MycophnolateMofetil,MMF)治疗部分难治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副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8…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作用及其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C,然后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HKC未做任何处理,阿利吉仑组HKC以阿利吉仑(1.0×10~(-7)mmol/L)单独处理24 h,TGF-β_1组HKC以TGF-β_1(8 ng/ml)单独处理24 h,研究组HKC以同一浓度的TGF-β_1加阿利吉仑共同处理24h。应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阿利吉仑对TGF-β_1诱导的HKC转分化的作用及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DGF-BB、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阴性对照组HKC有少量的PDGF-BB和α-SMA表达,有微量的VEGF表达。在TGF-β_1干预24 h后HKC有大量α-SMA、PDGF-BB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有少量的VEGF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阿利吉仑单独作用于HKC 24 h后α-SMA、VEGF及PDGF-BB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TGF-β_1加阿利吉仑组比TGF-β_1组诱导的HKCα-SMA、PDGF-BB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VEGF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GF-β_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24 h可使PDGF-BB的表达明显增加,但对VEGF无明显改变。阿利吉仑对TGF-β_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通过下调PDGF-BB的表达起抑制作用,但对VEGF的影响尚不明确,为阿利吉仑在肾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闵亚丽  蓝天座  于黔 《贵州医药》2013,37(7):594-595
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即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肾衰竭程度一致,最终导致肾性骨病的发生。目前对其还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其清除能力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通量透析对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30例2010~2012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红景天提取物(rhodiol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红景天组。术后第10天处死各组大鼠,经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各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CTGF、PDGF-B、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红景天及依那普利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组间比较,CTGF、PDGF-B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α-SMA、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CTGF与PDGF-B,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为正相关关系。结论:红景天可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下调CTGF、PDGF-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虫草治疗组。手术后第9d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脏TGF-β1、α-SMA、Ⅳ型胶原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TGF-β1、α-SMA、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虫草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联合抗凝、降压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MMF、波依定及潘生丁或华法令三联疗法 (Multiplecombinedtherapy)治疗有肾组织纤维化和硬化改变并有进展趋势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时间 3- 6个月。结果经三联疗法治疗后 3个月时完全缓解 5例 ,显效或有效 5例 ,治疗前后无变化 1例。 2 4h尿蛋白显著减少 ,由治疗前3.4 3± 1.2 5gh降至 1.2 1± 0 .88g2 4h(P <0 .0 5 )。 3例患者尿蛋白完全转阴 ,血尿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由 2 3.4± 4 .5g/L升至 34.6± 5 .8g/L(P <0 .0 5 )。 6例治疗前有肾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后 4例肾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过程中 1例发现WBC减少。结论MMF联合抗凝、降压三联治疗慢性进展性肾小球肾炎显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8.
左旋肉碱对血液透析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尽管对尿毒症毒素认识不断深入以及血液净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预后仍然不够理想.经过治疗的ESRD患者死亡率仍然高达25%,其中最主要死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40%~50%,是普通人群的20~100倍.除了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以外,近来研究表明,一些非传统的危险因素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可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浓度及体重指数(BMI),观察应用左旋肉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PTA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手术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的内瘘成熟并正常使用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手术组在性别、年龄、钙磷指标、原发病、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对照组与手术组术前、术后、术后1、3个月、半年、1年内瘘血管的血管内径,内瘘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指标,观察手术组上述各监测时间点的内瘘通畅率。并分析患者PTA术后内瘘通畅率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超声引导下PTA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术后通畅率的因素。结果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的成功率为92.5%,术后1、3、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4.6%、91.9%、73.0%、48.6%。患者PTA手术后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PTA术后内瘘血管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内径有明显缩小(P0.05);PTA术后12个月血管内自然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透析穿刺针血流量相较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TA术后内瘘通畅情况和原发病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术后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手术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其手术创伤小,可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节约宝贵的血管资源,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