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埋伏阻生牙不同平片诊断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于颌骨不同部位的埋伏阻生牙应用不同平片透照技术以达到精确直观的X线影像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 3 2例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患者使用曲面断层片、直线断层片对埋伏阻生牙定位。结果 :通过曲面断层、直线断层及曲面结合直线断层 3种断层片诊断方案可较好的判断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在颌骨中的位置、牙轴的方向、牙体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抽取 5例经手术验证 ,与X线片判别位置一致。结论 :直线断层平片诊断方案能比较准确、直观地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定位 ,无需常用定位方法中考虑埋伏阻生牙相对参照牙移动的距离 ,球管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2.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测量计算相应的APDI值和OD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UCLP术后患者以替代腭平面估算的APDI值与安氏Ⅰ类、Ⅲ类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ODI值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开(牙合)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LP术后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存在明显的Ⅲ类倾向,即上颌发育不足、后缩,而程度又较安氏Ⅲ类为轻。UCLP术后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开(牙合)倾向,即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或下颌存在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下颌前磨牙拔除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氏I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下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后对第三磨牙的不同影响。方法:将28例患者分为拔除第二前磨牙组12例,拔除第一前磨牙组16例,治疗中均运用改良片段弓技术。2组均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以测量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过程中在水平、垂直距离的变化及其近中倾斜角、与第二磨牙交角的变化,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拔除第二前磨牙组,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移动较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多,分别为(2.95±2.55)mm(P<0.01)和(4.58±1.85)mm(P<0.01);其近中倾斜角变化-10.12°±8.27°(P<0.05)、与第二磨牙交角的变化-15.58°±9.65°(P<0.001)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安氏I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较拔除第一前磨牙可为下颌第三磨牙提供更多的有效萌出间隙,并使第三磨牙牙冠发生有效旋转。  相似文献   
95.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牙弓形态、咬合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用石膏模型对38例乳牙列期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上下牙弓形态、咬合关系做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患者在乳牙列期就有上颌骨发育受限、上牙弓左右侧不对称及下牙弓有增大趋势。而唇腭裂早期矫正对上颌骨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6.
自然头位与X线头影分析法主要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自然头位时头颅定位侧位片上主要变量与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61名11岁~16岁的错牙合患者,男性24名,女性37名,拍摄自然头位片。结果:男女性别之间在头位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且SNA、SNB、SN-PP、SN-OP、Ar-Go-Me、FH-U1等变量与头位变量之间存在有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关系;且在头位伸展组(extension)与屈曲组(flexion)之间SNA、SNB、SN-PP、SN-OP、IMPA等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头位变量与面部结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
���Ϣ�������ϻ��ε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Ⅲ类错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临床检查呈现不同程度的错表现,其治疗和预后随着骨性畸形的严重程度而变化。明确诊断、合理评估错的严重程度是治疗成功的基本前提。同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恰当的拔牙以及个体化矫治力系的设计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安氏Ⅲ类错的分类诊断、治疗时间及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98.
目的:测量年轻恒牙列期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和位置,并与安氏Ⅰ类患者的颞下颁关节窝形态、位置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6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13.4岁)和31例安氏Ⅰ类患者(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龄12.9岁),在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使用Nemotec Dental Studio2006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位置.以SPSS 15.0软件包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在安氏Ⅱ类患者的各个测量指标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2组的Wits值、GF/Ptm-FH和GF-FMN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安氏Ⅱ类患者各指标间进行的两两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F-FMN和AOBO、GF-FMN和GF/S-FH、GF/S-FH和GF/Ptm-FH、S/Ptm-FH和GF/Ptm-F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获得GF-FMN和Wits值,GF-FMN和GF/S-FH的一元回归方程,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恒牙列期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位置较安氏Ⅰ类患者偏后,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位置可以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评价.  相似文献   
99.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指习惯性咬合时上、下第一磨牙或上、下颌骨在矢状方向上的不词,且常伴有垂直方向发育不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与临床牙槽突裂自体髂骨移植相似的Beagle犬动物模型,为临床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实验对象,适用于牙槽突裂植骨后的评价和相关研究。方法:7只24周龄Beagle犬,用外科手术方法制备上颌单侧牙槽突裂,再即刻植入自体髂骨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4、8、12周进行X线片检查和术后12周行组织学观察对其进行评价。1只犬仅制备牙槽突裂,不植骨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所有实验组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突裂隙植骨区,裂隙两侧的牙齿未受损伤。术后12周,空白对照犬的牙槽突裂隙区无新骨形成。结论:该牙槽突裂即刻植骨动物模型与临床情况相似,重复性、稳定性好,可模拟临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