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YUN  PARK  钱玉芬 《口腔医学研究》2015,31(12):1240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ICP咬合接触特征的差异以及正畸治疗对咬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个别正常牙合者(A组)、20名错牙合畸形者(B组)、30名正畸治疗结束者(C组),通过Tee-test咬合分析系统对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otal contact area,TCA)、全牙列咬合总力值(Total occlusion Force, TOF)、单位面积力值、咬合力中心点位置(Centre of Force, COF)、牙合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 AOF)、全牙列牙合力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TCA、TOF显著大于B、C组(P<0.05);C组的单位面积力值略小于A组,COF、AOF略大于A组,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最大咬合力分布在第二磨牙区,C组的最大咬合力分布在第一磨牙区(P<0.05);不同性别间3组咬合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正畸治疗,咬合接触明显改善,咬合均衡性好,但未达到个别正常牙合的理想状态,提示正畸治疗后期的精细调整很重要。  相似文献   
62.
锥形束CT在口腔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像学在对口腔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患有牙体或颅面疾病的患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将有助于明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评估预后。锥形束CT(CBCT)是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过去的10年时间有了飞速的发展,其对颅面部骨骼良好的成像效果,使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口腔颅面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本文旨在对锥形束CT(CBCT)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唇腭裂手术对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唇腭裂手术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15例,唇腭裂术后患者18例;16岁以上恒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15例,唇腭裂术后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矢状方向的线距和角度;分别以相应年龄段的非唇腭裂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表现为上颌长度缩短,而唇腭裂术后患者除上颌长度的缩短外,还存在上颌位置后缩;16岁以上恒牙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主要表现为上颌位置后缩,存在明显Ⅲ类倾向,术后患者上颌位置后缩外,上颌长度也缩短。结论:唇裂手术及早期腭裂手术对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可能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 类 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片段弓技术对 7例安氏 类 1分类患者 ,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 ,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 ,纠正磨牙 类错牙合关系。结果 :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面部侧貌 ,控制下面部高度 ,控制牙合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 ,使下前牙直立于下颌骨基骨之上 ,促进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结论 :片段弓技术对于安氏 类 1分类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手术辅助腭扩展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术辅助腭扩展技术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进行上颌骨颊侧及腭中缝骨皮质切开,术后采用固定扩弓矫治器扩弓。本文对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唇腭裂引起的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的病例进行手术辅助腭扩展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其对颅颌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6.
颞下颌关节可随正畸治疗进行改建,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可有效、准确地对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文章就颞下颌关节的CBCT检查及应用CBCT对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矫治方法的选择、治疗时机的确定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9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进行术前鼻-牙槽骨塑形治疗。将前颌骨向后移动,排列在两侧牙槽骨之间,使牙槽骨成为较为规则的弧形排列;鼻软骨塑形及鼻小柱延长。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9例患儿经5个月左右的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前颌骨的前突量从37.64mm减至29.94mm,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牙槽骨排列成较为规则的弧形;鼻翼塌陷畸形得到改善,鼻尖形态改善,鼻底宽度减小(P〈0.05),鼻小柱得到延长,从1.13mm增加至3.78mm(P〈0.05)。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鼻唇形态及牙槽骨的规则弧形排列,术前鼻-牙槽骨塑形是值得采用的序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Bolton指数在各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分布特点、性别差异及上、下颌牙量关系在各类骨性错(牙合)畸形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80副模型,每种骨性错(牙合)各60副(男、女各30副),分别测量12颗恒牙(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的近远中宽度,计算各组前牙比和全牙比,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各组错(牙合)男女的前牙比和全牙比无显著差异,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与Ⅰ类和Ⅱ类错(牙合)有显著差异,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无显著差异,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人数分布与Ⅱ类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牙比和全牙比较骨性Ⅰ类、骨性Ⅱ类大,且其前牙Bolton不调的人数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小鼠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下的增殖分化凋亡及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表达.方法 第一实验组至第五实验组分别用含0.01ug/ml、0.1ug/ml、1ug/ml、10ug/ml、100ug/ml LPS的培养基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进行刺激,并以不加LPS刺激的作为对照组,培养24小时后,应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法检测六组细胞增殖、分化情况,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六组IL-23的蛋白表达.结果 LPS刺激下各实验组MTT和ALP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LPS浓度增加有逐渐降低趋势;LPS促进了MC3T3-E1的凋亡.实验组IL-23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LPS浓度增加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LPS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刺激成骨细胞表达IL-23,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UCLP患者与无唇腭裂的错He患者头位、颈椎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15名UCLP患,年龄12-16岁,与按NSL-MP选择的错He患者比较自然头位和颈椎位置的差异,并与颅面形态指标行相关分析。结果:FH/VER和C1/Ver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无唇腭裂的错He患者相比,UCLP的患者的头位相对于垂直平面更伸展,第一颈椎更后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