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应用片段弓技术对7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纠正磨牙Ⅱ类错牙合关系。结果: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面部侧貌,控制下面部高度,控制牙合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使下前牙直立于下颌骨基骨之上,促进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结论:片段弓技术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UCLP患者唇腭裂整复术后颅面结构后前位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线后前位定位片是研究唇腭裂患者颅面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来,学者们利用后前位片对唇腭裂患者作了大量研究。本文试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唇腭裂整复术后颅面结构的后前位片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gsis,简称Dog或DO)是使用某种机械装置,产生一定程度的持续性牵引张力,作用于离断骨骼,使之得以延长和重塑。1992年MCCarthy应用口外入路的装置成功地矫治了4例儿童的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症,从而为颌面先天畸形的矫治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1997年Polley和Figueroa首次报道运用颅骨外固定式牵引成骨器(RigidExternal Distraction,简称RED),向前牵引上颌骨。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能有效向前牵引颌骨等明显优点,特别适用于早期矫治面中部发育畸形。由于先天性唇腭裂所造成的上颌严重发育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口腔正畸科和口腔外科临床医师,而传统的矫形面具牵引和上颌前移手术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本文报道了颅骨外固定式上颌牵引成骨术(简称RED-Dog)在唇腭裂正畸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34.
拔牙矫治是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手段。在正畸减数中最常选择的牙位是前磨牙。但临床上有些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在正畸治疗初期拔除了第一或第二双尖牙,但在矫治结束后,由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或萌出角度不佳,常常也需要拔除。这种情况下,患者共需拔除8颗牙齿,对患者来讲难以接受。因此在上世纪,就有学者提出拔除第二磨牙结合功能矫治器、头帽或口外弓等手段矫治各类错骀畸形,待日后第三磨牙萌出后代替第二磨牙行使功能,以此达到减少拔牙数目,保存牙列完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有赖于牙槽骨的改建,研究影响牙槽骨形态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医生了解错牙合畸形的的病因机制,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可能与前牙区牙周牙龈生物型、骨面型、前牙唇倾度、前牙拥挤度、年龄、性别、舌体体积和舌体压力等因素相关。文章就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唇腭裂患者上颌修补术后由于瘢痕的影响,常导致上颌发育不足、牙弓狭窄,造成严重的错(牙合)畸形.腭扩展是临床上常用于上颌发育不足和牙弓狭窄的治疗方式.本文对于各种唇腭裂患者经腭扩展治疗后牙性和骨性的改变、腭部体积的变化及扩展术后的稳定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腭扩展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未行牙槽突裂骨移植手术,上颌牙齿粘贴自锁托槽(AO, Time2),放置高弹性镍钛弓丝,采集患者治疗前和腭扩展6~17个月后的牙颌模型、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上颌腭扩展前后患者的牙弓、牙槽骨、腭穹窿以及颌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颌模型测量结果提示: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大,其次为尖牙区牙弓宽度,第一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最少,第二磨牙区宽度减小。牙弓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近中颊向扭转。腭部宽度增加,深度减小。头影测量结果提示:鼻腔宽度、上颌基骨宽度和上颌磨牙宽度稍有增加。结论唇腭裂自锁托槽腭扩展后上颌牙颌形态在横向宽度的变化较矢状向的变化明显。短期腭扩展治疗效果以牙齿移动和牙槽改建为主。  相似文献   
38.
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有赖于牙槽骨的改建,研究影响牙槽骨形态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医生了解错牙合畸形的的病因机制,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可能与前牙区牙周牙龈生物型、骨面型、前牙唇倾度、前牙拥挤度、年龄、性别、舌体体积和舌体压力等因素相关。文章就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应用牙CT扫描仪计算正常颅骨牙槽窝的体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牙CT扫描Matlab7.0软件,建立一种精确计算牙槽窝体积的方法。方法:选取干燥头颅骨1具,采用三维牙CT扫描仪,进行上颌前牙部位的扫描,分别选取标准位和顺时针旋转15°位及逆时针旋转15°位进行拍摄,计算3种位置下左上侧切牙牙槽窝的体积;在左上侧切牙牙槽窝内注入液体,计算液体体积,获取牙槽窝的实际体积;比较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差异。结果:干颅左上侧切牙的牙槽突体积,标准位时为211.93mm3,顺时针旋转15°时为211.61mm3,逆时针旋转15°时为187.54mm3,3个方位结果的平均值为203.69mm3,实际测量值为200mm3。结论:牙CT扫描所提供的数据,可较精确地计算牙槽窝的体积,此法对临床上计算牙槽突裂缺损体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的断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快速扩弓过程中鼻上颌复合体各层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4例恒牙期的UCLP患者 (平均年龄 14岁 )进行快速扩弓 ,扩弓前后对鼻上颌复合体CT扫描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CT图像进行裂隙大小和组织密度分析。结果 :裂隙面积扩大大于鼻底和口腭部 ,各层灰度梯度在扩弓后都有所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后 ,扩大最显著的位置在裂隙中央 ,扩弓后没有骨质的沉积和软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