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接种密度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成骨诱导分化后复合β-TCP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脊柱融合的术后融合效果.[方法]应用BMSCs/β-TCP复合体对随机分为两组(低密度接种组和高密度接种组)的实验兔进行腰椎横突间非去皮质骨脊柱融合术,观察两组动物术后大体腰椎融合率、影像学特征、骨矿含量(bone mineralization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ization density,BMD)和矿化组织体积(bone mineralization tissue volume,BMV)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低密度接种组比较,高密度接种组术后融合率明显提高,可达到71.4%(P<0.05).显微CT图像结果显示高密度接种组横突间不仅新骨形成量多,而且融合稳固,且其BMC、BMD和BMV及新骨生成率均高于低密度接种组(P<0.05).[结论]使用接种密度为10×106 cells/ ml的人工骨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融合率可达到71.4%,这一点为临床应用BMSCs复合生物材料体外构建人工骨应用于非去皮质骨脊柱后路融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实验性脊柱融合术骨与植入物界面融合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卫生组织把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十年”,其使命是推动骨骼关节肌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脊柱疾病是“骨与关节十年”所确定的五大骨骼关节肌肉系统疾病之一。在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中植骨融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以美国为例,每年需要行超过50万例骨移植手术,而半数与脊柱融合有关。从1966到2003年.在Medline上有关脊柱融合的研究报道约8500例。这些研究中80%是脊柱融合实验研究。随着新的生物因子、生物材料和生物物理干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临床应用前对脊柱骨与植入物界面融合评估方法的实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系统而简要地回顾文献和作者对脊柱融合的评估技术,同时介绍一些尚未用于脊柱融合效果评估但有很大潜力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33.
教学课程的改革发展是现代医学教学各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程改革涉及不同层次。过去由于对骨外科本科教程重视不够,导致了一些医学院在这方面发展不足。目前在普通科中,非骨外科专科医生诊治有6.5%~27%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患者。这意味着骨外科仍将是医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专业。骨外科教程的改革发展对香港社区医学普科执业医师十分重要,这要求我们通过重视医学教学课程的整合来适应香港当前社会的需要。本文阐述了骨外科本科教程内容的改革发展、教学目的和大纲;简要讨论了课程实施的方法,包括怎样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科技,以及怎样评定课程改革发展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l2只体重为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天,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 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脱,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存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人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 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方法甚多。作者采用广泛的松解手术,然后重新排列距下关节,用两枚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8~12周。共治疗23例30只足。手术时平均年龄为6个月。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24只足优良,5只好,1只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36.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漂浮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受伤的机制及病理解剖的类型,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漂浮肘的疗效。方法 对1996年到2001年间的13例儿童漂浮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7岁。桡骨骨折13例,尺桡骨双骨折10例。桡骨骨折中9例为骨折断端完全分离,2例为Salter-HarrisⅡ型骨折,2例为青枝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中8例为GartlanⅢ型,4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1例患儿有正中神经损伤。对Ⅱ、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和移位的桡骨远程骨折,在直视下行手法复位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中术后密切观察血循环。结果 按修订Flynn表对疗效作客观的评价。11例患儿前臂旋转和肘关节的功能正常,1例患儿有11°关节欠屈,8°前臂旋转受限。1例患儿有20°关节欠屈,15°前臂旋转受限。正中神经损伤的患儿,4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无感染。本组患儿普遍有关节囊松弛。结论 在良好的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飘浮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是一种加速骨折修复,促进骨折愈合的物理疗法。LIPU是一种非侵入性机械能,经皮传递后可在生物器官内产生高频率的声波。1952年意大利学者首先报道了LIPU可加速兔桡骨骨折愈合,随后Heckman和Kristiansen等学者关于LIPU促进人胫骨和桡骨远端骨折的报道不仅促使美国FDA批准LIPU的临床应用,同时带来LIPU在骨折愈合修复领域应用和研究的热潮。综述LIPU在新鲜骨折,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骨科常见病物理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从骨折修复相关细胞内生物信号的改变,软骨内化骨早期出现以及加强骨重建修复等角度探讨了LIPU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8.
正常新生儿髋关节声波传导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09名正常新生儿髋关节声波传导特性,方法:应用非侵入性的声波技术,包括刺激系统,传导系统和装有双通道数字过滤程序的数据分析系统,检测新生儿髋关节两侧声波信号的一致性(CF)和声强差异(D),结果:在160-315Hz的频率范围,正常新生儿两侧髋关节声波信号的相关性最高即一致性好(CF>0.94),声强差异最小(D<2dB),结论:该声波技术提供了一个有客观参数的实用方法。新生儿髋关节声波传导正常值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和诊断新生儿髋关节疾患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质量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2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d,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现.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在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大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2000?2010年——骨关节年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今世界严峻的骨关节疾病以及对病人产生的困扰可概括在如下几个方面 :1骨关节病占我们 6 5岁以上人口所有慢性疾病的 5 0 % ;2背部疼痛是造成请病假的第二大原因 ;3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过去的 1 0年增加了近一倍。据估计 ,所有 5 0岁以上的女性将会受骨质疏松性骨折困扰 ;4由于交通事故和战争导致的严重肌体损伤要求医疗界提供有效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和服务。据估计 ,至 2 0 1 0年发展中国家2 5 %医疗开支将用于与治疗创作及其相关的医疗项目 ;5畸型和致残性疾病仍将是妨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大医疗问题。正因这些骨关节疾病对个人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