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总结精细化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效果。精细化管理包括人员培训、与多部门沟通合作以达到缩短用药时间、制定溶栓治疗监测表及溶栓治疗中观察与护理要点,以保证溶栓成功。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基本痊愈率达到11.1%高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恶化率11.1%低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对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110例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尿道口,试验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后,再把湿润烧伤膏药膏涂抹在尿道口上,每日3次,比较两组患者尿道口疼痛、尿道口炎性狭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尿道口疼痛情况减轻,尿道口炎性狭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可减少前列腺增生术后留置三腔硅胶尿管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后穴区局部肥大细胞数量、脱颗粒情况及血清中组织胺、缓激肽的含量变化,探索"相对穴"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K组)、针刺阳陵泉组(A组)、针刺阴陵泉组(B组)、针刺阳陵泉与阴陵泉组(AB组)及针刺阳陵泉与阴陵泉旁开组(CD组),每组8只。A组针刺阳陵泉;B组针刺阴陵泉;AB组针刺阳陵泉和阴陵泉;CD组分别采用阳陵泉和阴陵泉外侧旁开3 mm处作为旁开对照点,进行针刺。均选取双侧穴位。K组实验开始后采用与其余4组相同的方法固定,不给予针刺刺激。选用直径0.35 mm,长40 mm毫针,针刺得气后针柄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1 mA,以针柄轻微颤动且大鼠能保持安静为宜。每次电针持续刺激20 min。在开始后的第1、3、5、7天进行实验干预,共4次。各组大鼠于第7天干预完成2 h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含量变化;穴区局部组织做冰冻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穴区肥大细胞(MCs)的变化。结果:与K组相比,A组、B组、AB组及CD组的MC数量及脱颗粒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AB组的MC数量及脱颗粒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D组(均P0.05);组织胺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B组B组A组CD组K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A组和B组的缓激肽含量明显高于K组和CD组(均P0.05),A组和B组缓激肽含量差异,CD组与K组缓激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后穴区局部MC数量及脱颗粒率显著增高,血清中组织胺和缓激肽的含量升高,可能是"相对穴"配伍协同增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
张卓  李玉红  许倩 《河北医学》2011,17(5):572-574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IL-12)作用不同时间对绒毛膜癌JEG-3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分别给予不同作用时间的5 ng/mL IL-12进行诱导,四甲基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绒癌JEG-3细胞对IL-12的诱导作用表现为良好的时间效应。5 ng/mL IL-12作用与绒癌JEG-3细胞24h后,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相对增加,并呈现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外源性IL-12能够抑制绒毛膜癌JEG-3细胞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3类老人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气质性乐观、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运用心理弹性量表、老年人社会支持测定量表、生活定向测验、一般自我效能问卷对375名老人进行调研.结果:与中国社区人群相比,同堂老人的心理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显著偏低(t=-2.512,-3.363;P<0.05),同堂老人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F=5.234,P<0.05);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社会支持、气质性乐观、自我效能的得分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01);3类老人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气质性乐观、自我效能显著相关(r=0.31~0.55,P<0.001),且杜会支持、气质性乐观、自我效能是3类老人心理弹性显著的预测变量(β=0.181~0.271,P<0.05).结论:同堂老人的心理弹性高于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气质性乐观、自我效能是城市社区3类老人心理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状况及其与感戴、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外化问题行为量表、感戴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9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男生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 双亲家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单亲家庭(P<0.05);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感戴、社会支持均显著负相关(P<0.001);家庭内支持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 感戴、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抑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信号素3A(Sema3A)及其受体神经激-1(NR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并探讨重组人Sema3A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 选取40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ema3A、NRP-1的表达及MVD。ELISA检测胃癌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Sema3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5株胃癌细胞系(MGC-803、HGC-27、MKN-28、SGC-7901、MKN-45)、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Sema3A和NRP-1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构建非接触式体外共培养体系,小管形成实验初步研究不同浓度重组人Sema3A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NRP-1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细胞和患者血清中Sema3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和MKN 28细胞中的NRP-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两者均与胃癌TNM分期相关(P<0.05),且Sema3A与微血管密度存在负相关(P<0.05)。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重组人Sema3A处理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管形成能力下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重组人Sema3A可下调VEGFR2蛋白的表达。结论 Sema3A在胃癌组织、细胞和患者血清中均表达降低,与微血管密度成负相关,重组人Sema3A具有体外抑制胃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与下调VEGFR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螺距对骨盆骨折患者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采用不同螺距进行CT检查,A组螺距1.35:1,B组螺距1.75:1,其他扫描参数保持一致。对每次扫描所见的骨盆骨折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分别评价两组图像的噪声,记录两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和扫描时间,并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对骨折显示评分A组(3.61±0.35)分,B组(3.55±0.2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ED A组(11.99±0.37)mSV,B组(7.35±0.12)mSV;DLP A组(630.88±19.49)mGy.cm,B组(386.57±6.60)mGy.cm;平均扫描时间A组(14.47±0.48)s,B组(5.17±0.10)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图像的客观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距优化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而且不影响图像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中高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phlGFBP-1)、宫颈长度(cL)联合检测对早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3例孕20~35周的早产高危孕妇,用免疫层析法分娩预测试纸检测宫颈分泌物中ph IGFBP-1,同时腹部超声检测cL,观察记录分娩结局。应用四格表分别计算IGFBP-1和cL诊断早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8周前自然流产3例,28~37周早产分娩22例(早产组),足月分娩78例(足月产组)。早产组与足月产组cL为(3.31±0.59)、(3.81±0.65)cm,两组比较,P〈0.05。早产组与足月产组phlGFBP-1阳性率分别为63.64%(14/22)、7.69%(6/78),两组比较,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CL〈3.5cm为最佳参考值。CL≤3.5cm诊断早产的灵敏度为86.36%(19/22),特异度79.48%(62/78),阳性预测值54.29%(19/35),阴性预测值95.38%(62/65)。phlGFBP-1阳性预测早产的灵敏度63.64%(14/22),特异度92.30%(72/78),阳性预测值70.00%(14/20),阴性预测值90.00%(72/80)。CL≤3.5cm且phIGFBP-1阳性预测早产发生的敏感性68.18%(15/22),特异性74.35%(58/78),阳性预测值88.23%(15/17),阴性预测值93.54%(58/62),二者联合应用对早产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结论宫颈分泌物中phIGFBP-1及cL联合检测对早产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人IL-3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克隆人IL-3基因cDNA并转导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然后研究这一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从而为脐血扩增及移植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IL-3m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IL-3 cDNA,通过T/A克隆法,构建真核表达型载体pcDNA3/IL-3。将pcDNA3/IL-3质粒转导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于1—7d检测IL-3表达情况。结果 pcDNA3/IL-3重组质粒的目的基因与ID3基因序列相同;pcDNA3/IL-3转导脐血造血干细胞后,经检测能够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克隆了hIL-3并构建重组质粒pcDNA3/IL-3,该质粒转导脐血造血干细胞后,能在短期内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