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引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后引起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因素,以减少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1997年至2004年间,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共65例进行总结分析.从年龄、术前骨折分型、术后复位情况、术后负重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观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60岁以下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大,且骨折的移位情况与复位情况直接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论 患者的年龄、骨折的原始移位情况和术后复位情况是我们在临床中要高度重视的因素,对降低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2.
陈成  刘华  刘博  袁浩 《河南医学研究》2023,(21):3937-3940
目的 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研究组接受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1 d、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对照组(49.02%),且研究组躯干皮肤发生率、头皮(头钉)发生率、颈肩部疼痛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与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均较好,但后者可有效减少术前准备时间与手术时间,并降低体位相关并发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 calve perthes disease LCPD)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后容易出现股骨头畸形、包容不好、短缩等后遗症,致残率较高.自1996~2004年,我院运用双下肢主动外展塑形及患髋被动旋转推压塑形疗法,配合内服活骨胶囊(以上简称基本疗法),并辅以股骨头经皮钻孔减压治疗LCPD147例179髋,经1~8年,平均3年10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兔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软骨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Ⅱ分段消化法从4周龄新西兰兔的关节软骨中分离出软骨细胞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情况。并用甲苯胺蓝异染色进行细胞表型鉴定。结果软骨细胞形成单层的时间原代培养1周左右,传代培养约4~5天,细胞以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为主。甲苯胺蓝染色证实细胞可合成蛋白多糖,异染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集落样生长区,异染程度以原代培养最为显。结论采用本方法培养兔软骨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中药配伍与化学关系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药是保健、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中药的化学成分则是中药的组成。中药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化学成分(含微量元素以及两者形成的络合物成分等)。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以复方的形式,它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复方的中药配伍是以“君、臣、佐、使”及功效方面的“七情”的组方原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味中药组合而成,并在机体内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即复方作用的最大特点是复方中所含中药的综合作用和整体作用。通过配伍,可以提高与促进疗效,减低毒性与副作用,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葛根汤具有解热作用,但组成葛根汤的七种单味药本身均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膨胀度规定:车前子应不低于4.0;盐车前子应不低于5.0.我们在检验中发现,车前子膨胀度均在4.5~5.4之间,符合标准规定,而盐车前子膨胀度均在3.3~3.8之间,不符合标准规定,我们怀疑标准存在问题,故做了下列工作.  相似文献   
107.
史达许潇  李振宇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75-1877
目的:探讨生骨紫金丹的作用机理,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72只造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空白组,生骨紫金丹组,阳性对照组。于造模后第2周、3周、4周取局部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免疫组化技术显示TGF—β1和bFGF,进行图象定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可见TGF—β1和bFGF的阳性表达,灰度测定结果显示在第2周、3周TGF—β1和bFGF的阳性表达强度生骨紫金丹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空白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骨紫金丹能促进TGF—β1和bFGF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8.
中医经皮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 ,药力直达病所 ,发挥药效 ,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 ,TTS)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等。由于它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近年来TTS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 ,以期中药TTS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中…  相似文献   
109.
生脉成骨方对股骨头坏死Ⅰ型胶原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生脉成骨方对股骨头坏死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内毒素加甲基强的松注射制备兔骨坏死模型。分为模型组及生脉成骨方组。分批于用药后4,8,12周处死,于原位杂交法测定骨Ⅰ型胶原表达,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模型组各时段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内的Ⅰ型胶原mRNA的阳性表达减少;中药组4周时mRNA的表达信号强度和量稍弱于正常组而稍高于模型组。8周和12周时其信号强度和量以及阳性表达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布进一步改善,接近于正常组。结论 生脉成骨方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能促进成骨细胞功能活跃,增加骨髓基质细胞向前成骨细胞的分化,促进Ⅰ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并比较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住院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110例ONFH患者的135髋X线片,按ARCO分期,Ⅰ期6髋(4.5%),Ⅱ期84髋(62.2%),Ⅲ期45髋(33.3%),其中63髋为激素性ONFH(男27髋,女36髋,共占46.7%),72髋为酒精性ONFH(均为男性,共占53.3%),平均年龄为40.1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0.4个月(18~30个月),对其在手术前与随访结束时的X光片进行研究,实验数据采用选择秩和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激素性ONFH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优良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5.7%,而酒精性ONFH的优良率为79.2%,总有效率为9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