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研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分)与患者术后28d败血症死亡率的关系。回顾性分析KyungHee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01例伴有感染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NRI评分,将患者分成5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在克罗恩病(CD)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CD小鼠动物模型。将75只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包括对照组(乙醇溶液灌肠加PBS腹腔注射)、TNBS组(TNBS灌肠加PBS腹腔注射)和ADMSC组(TNBS灌肠加ADMSC腹腔注射),每组25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 PCR等方法检测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曲线。结果 ADMSC组较TNBS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生存率明显增加(60%比30%,P<0.05)。ADMSC组促炎因子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TNBS组,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ADMSC可能通过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12和VEGF的表达和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有效修复结肠炎性损伤,有望用于CD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3.
医疗健康与医学研究是大数据应用的又一领域。临床治疗与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是实现大数据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的核心环节。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全面采集结局信息至关重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全方位整合资源以及对数据进行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是解决数据缺失、数据孤岛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健全的随访制度、制定数据前瞻性管理的合理方案是大数据在医学研究中应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4.
虽然已知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存在中等相关性,但对体质量改变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为欧洲恶性肿瘤前瞻性研究的子研究,包括运动、营养、饮酒、戒烟、家外饮食及肥胖等项目,以1992-2000年10国23个中心纳入超过52000位参与者中的328781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BMI和体质量改变与后续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BMI在纳入研究时及之后平均每5年测量1次;体质量改变(kg/年)依据性别分类,并采用5分位法,其中以第2~3五分位合并作为体质量无改变对照(男为-0.6~0.3 kg/年;女为-0.4~0.4 kg/年),第1五分位为体质量下降,第4五分位为体质量中度增加,第5五分位为体质量明显增加。随访并观察后期结肠癌或直肠癌的发生率,中位随访时间为6.8年。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量改变与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共发生结肠癌1261例、直肠癌747例。其中男性参与者纳入时的BMI与结肠癌发病风险明显相关(HR=1.04;95% CI:1.02~1.07),体质量中度增加者(第4五分位)进一步增加发病风险(HR=1.32;95% CI:1.04~1.68),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趋势。而对于女性参与者,BMI或体质量改变均与后期结肠癌发病风险无关。体质量改变与结肠癌发病风险、BMI和体质量改变与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5.
尽早正常经口进食是当前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趋势。然而,术后肠梗阻是腹部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作为向正常饮食过渡的手段,是否能降低腹部大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123例新辅助治疗后(无论有无术中放疗)行直肠大手术的进展期原发或复发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1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EPN组,62例),两组人群基本特征相似。早期营养均从术后8 h开始,其中EEN组通过空肠营养管给予能全素,起始速度500 ml/24 h,第2天增加至1 L/24 h,第3天增加至2 L/24 h,维持5 d后减为1 L/24 h;EPN组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卡文,热量等同于EEN组以减小混杂偏倚。两组均于术后当天开始进水,术后第1天开始进流质。主要观察终点为首次排粪时间;次要结局指标为并发症、其他梗阻症状和住院时间。结果显示, EEN组较EPN组早期肠梗阻发生率显著降低(16.4%比35.5%,P=0.02),首次排粪时间显著提前(P=0.04),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降低(1.6%比14.5%,P=0.009),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4±2.2) d比(16.7±2.3) d,P=0.007];而肠梗阻的总发生率(54%比68%)和再入院率(23.0%比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vid和Coehrane数据库中1990-2012年所有对比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后,根据研究的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5项观察性研究共计685例患者纳入分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为330例和355例。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WMD=27.89,P〈0.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0R=0.58,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OR=0.50,P〈0.05)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OR=0.53,P〈0.05)明显降低.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WMD=-0.83,P〈0.01)和住院时间(WMD=-3.60,P〈0.05)明显缩短;两组在吻合口瘘、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以及围手术期再手术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在住院时间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更是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7.
肠造口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在结直肠外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造口方式、造口定位与造口并发症、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如何避免造口并发症、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预防性造口的益处要与造口本身带来的并发症进行利弊权衡。  相似文献   
28.
正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对人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世界卫生组织将"睡得香"作为评价人类健康的标准之一,并将每年的3月21号定为"世界睡眠日"。既然睡眠如此重要,那它与常见的胃肠疾病有没有联系呢?答案是肯定的。据研究,睡眠时间、睡眠姿势甚至睡眠习惯,都跟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联系。常见的跟睡眠相关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反酸)、消化不良等。  相似文献   
29.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CD的病理特征为非连续性(跳跃性)、透壁性炎症,以淋巴细胞聚集、非干酪样肉芽肿为主要特征,在内镜下典型的表现为鹅卵石样改变,阿弗他溃疡常位于肠壁的系膜侧并与肠壁纵轴平行。  相似文献   
30.
储袋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文献报道,25%~3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包括急性结肠炎、难治性UC及癌变风险。外科手术包括全结肠切除与次全结肠切除,切除结肠后行回肠末端造瘘与回肠储袋肛管吻合(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储袋有“J、K、S、N”等形状。对于慢性UC.目前最佳的手术方式是IPAA.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