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初步评价PDN置换术的实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2月至8月采用单枚PDN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术后随访48个月者22例。临床疗效评价内容包括:术后的主观症状改善情况、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观察并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同期行单纯髓核摘除术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PDN组除2例假体脱出再次手术取出外,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改善,术前平均为53%,术后第24个月为15.5%,第36个月为16%,第48个月为15%。Prolo评分术前为4.3分,术后第48个月为8.7分。腰椎活动度术后第24个月平均为12.0°,第36个月为12.5°,第48个月为12.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较术前平均降低约18%。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一过性腰痛18例,假体脱出2例,术后48个月随访时发现假体下沉12例,软骨终板损伤15例。术后临床疗效与单纯髓核摘除组比较大致相当。结论单枚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地保持腰椎功能,但仍不能有效地维持手术节殷椎阁隙高席.尚存存一此较为严重的并发痒.因此府严格掌握手术活席证.慎莺开展此项手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PELD组平均随访24.3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60min,失血11ml,术后卧床24h。OLD组平均随访24.5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50min,失血30ml,术后卧床120h。两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PELD组优良率为92%,OLD组96%。PELD组和OL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OLD具有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是PELD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梅毒性脊髓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报告我科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2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表现和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病例1:47岁女性患者,腰骶部疼痛2年余,血清学示梅毒(+),行后路胸椎穿刺活检术,考虑诊断T12肿瘤,后行后路胸12椎体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病理提示符合梅毒树胶肿改变。病例2:34岁男性患者,诊断三期梅毒1年余,腰痛伴跛行2月余,行腰椎穿刺活检术,提示L5/S1梅毒性脊柱炎合并脊柱结核。行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苄星青霉素抗梅毒治疗,术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复查指标下降、影像学资料提示病灶缩小。 结论 梅毒性脊柱炎临床上极为罕见,明确诊断后经过全身性的抗梅毒治疗、手术治疗,病灶缩小、症状好转,有较好的预后及疗效。   相似文献   
44.
45.
腰椎间盘摘除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4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egenemtion disc disease,DD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由于摘除后导致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局部小关节受力增大,易出现退变,且椎间隙变窄,术后疗效报道优良率为70%~85%,大约有3%~14%的患者由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不得不再次手术。人工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外科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 方法 34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26例,女8例,年龄36(22~58)岁,发病时间2.6个月(2天~6个月), 10例患者有明显的上肢肌萎缩及肌力减弱,MRI检查均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术式选择:①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26例;②非融合技术8例,包括前路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6例、后路局限性椎板部分开窗减压、突出髓核摘除2例。 结果 随访(1~6)年。术后症状显著好转,疼痛VAS评分自术前8.5±1.2,下降至术后3.1±0.5,10例肌萎缩及肌力减弱患者中7例全部恢复,3例部分改善。所有患者均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或者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效果良好,非融合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次性自体血液回输器对术后切口引流液进行回输。结果 :平均引流量约2 0 0~ 130 0ml,术后平均回输血量约 5 30ml,无 1例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术后均未输同种异体血。讨论 :此方法具有节约血资源 ;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险 ;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操作简便等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8.
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指背静脉作为静脉输注途径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防腐尸体解剖并观察指背静脉的走行及外径,并在临床应用2000例次。结果:指背静脉有三级静脉弓,第三级静脉弓在近节指发出2条指背静脉干汇入手背静脉网,此段静脉行径较直、管径粗。临床上采用指背静脉输注,成功率达965%。结论:指背静脉适合行静脉穿刺及输注,但应局限于需长期输液的慢性患者  相似文献   
49.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一直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病变和神经根病变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引起的并发症逐渐被人们认识,主要表现为:(1)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改变,手术节段丧失运动功能,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目前认为这是由于术后相邻节段应力和活动度代偿性增加所致,颈椎屈曲时融合节段上、下节段椎间盘内压可分别增加73%和45%(2)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Bohlman的一项研究显示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其中67%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17%需要重新手术治疗。ACDF出现的并发症迫使人们探索新的手术方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因其独有的优势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0.
兔软骨终板退变过程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兔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切除兔腰椎棘上、棘间韧带,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分离椎旁肌造成腰椎软骨终板退变模型,分别于术后12、24、36周对腰椎摄X线片,并行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终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X线片示软骨终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钙化,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钙化明显;扫描电镜示实验组软骨终板随时间延长胶原纤维逐渐变细、排列紊乱、出现裂隙,蛋白多糖丢失加剧,且上述变化较对照组显著。结论:椎间失稳可造成软骨终板退变,导致软骨终板基质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