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侧方入路显露兔腰椎间盘及椎间盘内的注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们在显露兔腰椎和椎间盘的实验中 ,运用了在人体常用的前方经腹膜外入路[1] 和自行设计的侧方入路 ,体会到动物的解剖学特点与人类比较有其特殊性 ,兔的腹膜菲薄 ,由前方入路难于完整进行腹膜后剥离 ,易损伤腹膜刺激腹腔内脏器 ,动物又难于进行消化道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易引发消化道并发症 ,不适沿用 ;由侧方循胸腰筋膜走行于骶棘肌和腹斜肌间入路 ,则不侵及腹腔脏器 ,另具有腰椎节段定位准确、显露椎体和椎间盘充分、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显露椎间盘后 ,测量其可注入容量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前方入路 :兔仰卧位…  相似文献   
102.
生长因子与椎间盘再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追溯近阶段国内外有关生长因子与椎间盘修复研究的进展。方法:广泛渣阅近期有关生长因子与椎间盘修复的文献,综述生长因子在椎间盘突的表达,生长因子对椎间盘细胞的作用等特点,结果:多种生长因子在椎间盘生长发育和退变过程中表达,外源性生长因子能促进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分化增殖,合成蛋白多糖和胶原,运用腺病毒可将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至椎间盘细胞。结论:生长因子在椎间盘的生长发育和退变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可望运用生长因子进行椎间盘退变治疗和修复重建。重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在骶骨肿瘤手术中运用氩氦刀辅助治疗骶骨肿瘤并获随访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78岁,平均51.3岁。术后病理证实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1例,骶尾部纤维瘤1例,骶骨转移性肿瘤1例。发病部位S28例,S3以下6例,臀部复发1例。本组病程2个月至9年,90%患者存在骶尾部疼痛,6例出现坐骨神经痛,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或小便障碍。本组15例均在骶骨肿瘤切除过程中使用氩氦刀冷冻肿瘤。1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采用腹腔镜对肿瘤前方进行分离、暴露,后路运用氩氦刀将肿瘤冻结后完整切除;1例骶骨转移瘤因全身状况差,行单纯后路姑息性手术。结果前后联合入路平均手术时间315min,平均失血量1065ml,平均引流量6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9.2天。术后获随访5~48个月,平均26个月。存活14例,总生存率93.3%。所有病例均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未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6.80±1.52)分,出院时VAS评分较术前低,为(2.33±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未出现正常组织冷冻坏死的情况,出院时无骨折、深部感染、发热、神经麻痹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15例中2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3.3%。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可彻底切除肿瘤、减少手术出血、迅速缓解疼痛,术中即时效果明显,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冠状位力线、矢状位力线恢复不良的情况及其原因。 方法 分析3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AO分型 C型)病例,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在X线平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移位距离、脊柱侧(后)凸Cobb角;根据术后力线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力线恢复良好组(A组)和力线恢复不良组(B组),并分析螺钉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恢复的影响。 结果 33例患者中,力线恢复良好占60.6%(20 例),力线恢复不良占39.4%(13例)。两组患者固定节段和使用椎弓根螺钉总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椎体椎弓根螺钉数目A组为(1.7±0.3)个,B组为(1.3±0.4)个,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严重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力线恢复不良并非少见,固定节段、螺钉使用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老年腰椎疾病患者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测量待植入螺钉之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用3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减压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睽腿痛治愈、好转20例,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由(0.591±0.213)Nm增至(1.332±0.377)Nm.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表现为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未出现椎体外渗漏。结论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影响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1992年1月~2003年12月间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258例,选取性别、年龄、术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19例(20例次),发生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瘫痪情况和手术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瘫痪情况是决定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瘫痪情况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有显影响,做好患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7.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egeneration disc disease,DD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由于摘除后导致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局部小关节受力增大,易出现退变,且椎间隙变窄,术后疗效报道优良率为70%~85%,大约有3%~14%的患者由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不得不再次手术[1].人工椎间盘假体能有效恢复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性能,临床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8.
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暨自体干细胞移植学习班”通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岚  瞿东滨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2114-2114
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57例,通过早期提供脊柱坚强内固定,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配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训练,结果54例获随访患者均无复发,胸背部疼痛消失,后凸矫正度数满意.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统计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原发性脊柱感染患者中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析影响穿刺培养阳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原发性脊柱感染在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院增城分院骨科行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病例,共纳入179例患者,男性110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54.63±13.70岁。按穿刺培养结果分为培养阳性组(n=100)和培养阴性组(n=79)。计算培养阳性率,探讨人口统计资料、抗生素干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数据、穿刺操作、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对培养阳性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培养阳性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活检培养阳性率为56%,100例穿刺培养阳性标本共培养出36种119株微生物,其中培养出单一微生物81例(81%);主要微生物包括:结核分枝杆菌(n=24)、表皮葡萄球菌(n=16)、金黄色葡萄球菌(n=12)、大肠埃希菌(n=8)、布鲁氏菌(n=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穿刺部位、穿刺节段对穿刺培养阳性结果无影响,高血压(OR 0.139;95%CI:0.038~0.500;P=0.003)、抗生素干预(OR 0.221;95%CI:0.063~0.784;P=0.019)及椎旁脓肿(OR 8.495;95%CI:1.623~44.479;P=0.011)是穿刺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脊柱感染透视引导下穿刺活检培养阳性率为56%,高血压、椎旁脓肿及抗生素干预是影响穿刺培养阳性结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 RNRs)的形态,了解RNRs与节段椎管狭窄的关系,探讨RNRs的临床意义。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4例,行仰卧位MRI检查,观察矢状位椎管内马尾神经走行及形态,分为RNRs(+)和RNRs(-),并测量狭窄节段椎管正中矢状径、有效矢状径、椎管有效截面积,统计学比较分析RNRs(+)与狭窄节段狭窄程度的关系。 结果 13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61例,女73例,年龄24~80岁(平均54.4±13.6岁),RNRs(+)43例,RNRs(-)91例,RNRs形态分为“藤索”型29例(67.44%,29/43),“葡萄串珠”型6例(13.95%,6/43),“蛇纹石”型8例(18.60%,8/43)。RNRs(+)组椎管有效截面积明显小于RNRs(-)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正中矢状径、有效矢状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马尾神经冗余征见于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发生与椎管绝对性狭窄有关,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