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前以羟乙基淀粉一贺斯(简称贺斯)纠正大手术的低血容量、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已成为一种减少异体输血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输血可影响受体内细胞因子.而输贺斯则可避免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考虑到人体内细胞因子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在严格的体外条件下观察贺斯对人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镇痛药物单次剂量的选择是PCA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97年开始应用PCA技术,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观察了三种不同单次剂量的呢替院用于PCA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各种手术患者90例,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3~74岁。ASAI~I级。手术种类:开胸术17例,腹部手术41例,妇产科手术20例,泌尿科手术12例。术前两周内未用任何镇痛药,全部病例采用静脉吸人麻醉。1·2药物配方根据PCA@替防单次剂量,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为了预防呢…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对照组微量泵静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微量泵静注右美托咪啶0.5 g/kg(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两组采用相同麻醉方法.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0~2级)、躁动程度(0~3级)、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口述描绘评分法)、术后咽喉疼痛程度评分(Prince-Henry评分法).结果:观察组1~2级心血管反应发生率、躁动程度0级率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显著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张爽  甘建辉  涂青  李峰  谷书涵  史金麟 《安徽医药》2020,24(7):1407-141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 TEAS)对胸腔镜肺切除术病人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排除标准筛选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需要进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共有 84例入选,并统一按照全麻标准使用双腔气管导管( DLT)通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与刺激器连接完整且予以有效电流刺激的为电刺激组,连接中断未有实际刺激产生的为假刺激组,每组 42例,从诱导前 30 min开始两组分别予以有效刺激或假刺激在双侧内关( PC6)、合谷( LI4)、列缺(LU7)、尺泽( LU5)穴持续至术毕。在入室 5 min(T1)后记录病人未接受任何刺激时的基础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HR)在接受 30 min刺激或假刺激后( T2)、拔除 DLT即刻( T3)、拔除 DLT后 5 min(T4)和 10 min(T5)分别测量 MAP和 HR;在上述各时刻,检测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在 T1和接受 30 min的电刺激或假刺激后的 T2时刻两组 MAP和 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在受到拔管强烈刺激时( T3)MAP分别骤升至( 106.81±13.04) mmHg、(113.26±9.92)mmHg,均明显高于基础时刻( P<0.05),且接受有效刺激的电刺激组明显低于接受假刺激的假刺激组( P<0.05)电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在拔除 DLT时 HR分别提高到( 87.69±14.00)次 /分、(94.21±15.27)次 /分,均明显较未接受刺激的 T1时升高(,P<0.05),且电刺激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假刺激组( P<0.05);电刺激组儿茶酚胺中的 E、NE在刺激最高时刻( T3)提升到( 114.31±6.77)ng/mL、(428.07±44.74)pg/mL,明显高于 T1水平( P<0.05),但明显低于假刺激组的( 170.64±13.97)ng/mL、(466.45±59.37)pg/mL(P<0.05)电刺激组皮质醇浓度升至( 548.64±48.57)nmol/L,明显高于基础水平( P<0.05)也明显较假刺激组的( 664.71±57.22)nmol/L假刺激组在拔管完成后 10 min内 MAP、 E、 皮质醇仍显于 T1减少,(P<0.05);HR、 NE、著高,(P<0.05);而电刺激组在拔除 DLT后的 T4~T5虽然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浓度仍处于明显高于 T1的水平( P<0.05)但是 MAP、HR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与 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刺激组在完成拔除 DLT后的 T4、T5两次测量血力学指标和血浆流动,应激激素浓度均低于接受假刺激的假刺激组( P<0.05)。结论术中有效应用 TEAS不会改变未接受剧烈刺激病人的内环境,而对于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病人能有效改善经历拔除 DLT期间过度刺激引发的交感激素调动,减缓生理应激。  相似文献   
45.
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们监测了15例腹腔镜肝切除术(LH)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5~69岁,平均47岁。肝癌12例,肝腺瘤1例,肝血管瘤2例.重母41.3~90.5kg,平均66.5kg。ASA分级Ⅰ~Ⅱ级.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2例,肝功能评级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2例。肾功能、心肺功能、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均尤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6.
贺斯用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注6%贺斯在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ESA)中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ASAⅠ-Ⅱ级CESA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30),麻醉前30min分别输注50ml6%贺斯(H组)和乳酸钠林格液(L组)。观察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情况。结果L组在麻醉后DBP、SBP下降明显高于H组,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例数L组亦高于H组。而HR的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麻醉前输注贺斯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抑癌蛋白p21和p53的表达与胃癌恶性生长的关系,选择8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和胃溃疡蜡块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21,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p53的突变蛋白表达率约为40%,p21蛋白在胃粘液腺癌和低分化及未分化型腺癌表示明显低下,PC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提示胃癌细胞p21蛋白水平(低)和p53的突变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而与胃癌细胞恶性增长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6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D组、M组、C组,各60例。D组局麻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术中0.5μg(/kg·h)维持;M组局麻前给予咪达唑仑0.1mg/kg,术中0.05mg(/kg·h)维持;C组则在局麻前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后1min(T1)、切皮时(T2)、切皮后5min(T3)、切皮后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VAS及Ramsay评分。结果:在T1、T2、T3、T4、T5时间点,D组的VAS和Ramsay评分与M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MAP和HR均低于M组和C组(P<0.05);SpO2和RR在D组、M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T4、T5时间点,D组的VAS和Ramsay评分、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麻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产生满意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有效维持患者术中的循环稳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右美托咪定在心动过缓的患者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穴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得出更优的刺激穴位。方法选取21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关元+三阴交穴(Ⅱ组)、足三里+涌泉穴(Ⅲ组),每组70例。3组均常规行蛛网膜下腔麻醉,除Ⅰ组外均以TEAS的方法刺激上述各穴位。刺激方法为:从麻醉前半小时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电刺激,并于术后2 d内,每隔8 h间断行TEAS 30 min。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4 h(t_1)、术后8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患者48 h内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术后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结果Ⅱ、Ⅲ组t_1、t_2、t_3、t_4时点VAS评分、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均低于或少于Ⅰ组(P均0.05);Ⅱ组t_1、t_2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Ⅲ组(P均0.05),膀胱痉挛的次数均显著少于Ⅲ组(P均0.05),且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与Ⅰ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疼痛,也可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强度;关元+三阴交为更优的刺激穴位,可进一步减少前列腺电切术中及术后初期的疼痛,也可减少48 h内膀胱痉挛次数并且降低患者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