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重点实验室建设:内涵发展中的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实验室是科研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北京市教委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建立了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本文分析了重点实验室在5 年的建设中夯实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到形成科学的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22.
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采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utocontrol micromotion locking nail,AMLN)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14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分别采用AMLN和GK钉内固定,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2周AMLN固定组骨痂丰富、排列有序,骨小梁的吸收陷窝内有胶原纤维不断形成;术后4~8周骨胶原纤维在吸收陷窝内外形成丰富,互相平行束状排列,与骨干主应力轴相一致,骨吸收和骨形成活跃,骨塑形改建迅速,哈佛氏系统结构完整,结构网架在骨质钙盐结晶沉积下十分坚韧;而GK钉固定组则无上述特征现象发生。结论AMLN钉固定使骨折端局部稳定、有轴向生理性应力刺激与应力传导,增加了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使骨小梁沿压应力轴线发育,骨折边愈合边塑形,给骨折愈合提供了较佳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3.
腰椎间孔狭窄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孔狭窄的影像学研究许纬洲①曹冠东王玉记王海蛟赵松海汪汉民1资料与方法本文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2-67岁,平均47岁,其中40岁以上者32例。病程10月至8年,平均6.2年。压力下硬膜外造影方法:头高脚低(15~30)侧卧腰椎屈曲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对 3 2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员采用DHS治疗 ,对其手术适应征、并发症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2例发生内固定松动 ,骨折畸形愈合 ,余例均正常愈合。肢体功能良好。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 ,避免长时间卧床 ,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并评价其逆转耐药作用。方法采用共缩聚法合成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并载药,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动态透析法研究该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该释药系统的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所制备释药系统的粒径在170~250 nm左右,Zeta电位在-30 m V~-40 m V,微观形态呈球形,均匀分布,具有规则介孔孔道。体外释放显示维拉帕米缓慢释放,6-巯嘌呤加入诱导剂之前无释放,加入诱导剂后释药过程呈现先突释后缓释。MTT法检测显示所制备释药系统与阳性药维拉帕米及同浓度物理混合物相比,具有显著逆转耐药作用。结论所制备的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及逆转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制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十二烷基脂肪醇(arginine-glycine-aspartate-phenylalanine-dodecyl alcohols,RGDFOC12)介导的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脂肪乳简称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抗肿瘤药物DTX为模型药物,以海豹油为油相,卵磷脂为乳化剂,两亲性RGDFOC12为新型膜材,通过高压乳匀法制备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渗透压、离心率(Ke)、p H、包封率、体外释药行为和抗肿瘤作用效果。结果 RGDFOC12-DTX脂肪乳粒径在190~250 nm,Zeta电位在-30~-40 m V,渗透压在280~320 m Osm·L-1,0.50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包裹表阿霉素脂质体,对其药剂学性质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的脂质体,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并对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采用MMT法和S180小鼠模型评价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的脂质体的粒径为(231.4±2.0)nm,动电位为(-25.62±0.68)m V,包封率为(53.14±4.85)%,各项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体外释放缓慢,小鼠剂量可增加到6μmol/kg,给药间隔可延长至72 h,并显示比表阿霉素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脂质体,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特征,血浆中稳定,具有p H敏感性,可改善表阿霉素用药安全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椎板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丝线悬吊椎板,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58.0±13.6岁,病程11.3±6.7个月;术前JOA评分8.23±1.21分,颈椎曲度18.2°±6.4°,VAS评分4.46±1.64分。B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56.6±14.7岁,病程10.9±8.5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分,颈椎曲度17.9°±8.3°,VAS评分为4.65±1.12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7例、B组8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脱水剂、物理治疗等治疗1周后消失,两组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随访24~4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为14.57±2.95分、改善率为72.29%,B组JOA评分为14.31±2.86分、改善率为69.4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颈椎曲度为15.9°±5.7°,B组为18.1°±7.9°,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2.12±1.92分,B组为1.82±0.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1.32±0.88分,B组为0.79±0.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B组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丝线悬吊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可减轻术后远期颈部疼痛不适症状,并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29.
单开门椎管后部结构重建治疗儿童椎管内良性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后部结构重建治疗儿童椎管内良性肿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2006年共收治椎管内肿物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11岁。颈段1例,胸段4例,腰段2例。神经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良性)各2例,肠源性囊肿1例。占据1.5~4个脊髓节段。手术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物、椎板棘突复合体复位“关门”重建椎管。结果:本组椎板开门2-4个,平均2.5个,均顺利实施手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无椎管内血肿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的病例发生。6例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5年,平均28个月。X线片示脊椎序列正常,未见脊柱侧后凸等畸形。5例复查CT显示椎板棘突复合体无移位。6例复查MRI,椎管内肿瘤切除彻底无复发,无椎管狭窄,未见椎管后部畸形改变。结论:单开门椎管后部结构重建治疗儿童椎管内良性肿瘤,最大可能保护了儿童脊柱的解剖结构,可避免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多发创伤中脊柱骨折误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院1988~2003年收治的多发伤合并脊柱骨折诊治失误的26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