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化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腰部疾患之一,治疗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椎板开窗减压等手术方法。全椎板切除因可继发术后腰椎不稳,应用上存在许多争议;椎板开窗常因减压不彻底,可能导致症状残留以至二次手术而受到质疑。我们收集1990--1998年采用多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进行了6~13年随访的患者73例,对其远期疗效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 M L N)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 M LN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9例,其中横形13例,短斜形4例,螺旋形1例,粉碎性1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K lem 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26例,良3例。结论A M LN钉具备了坚强与弹性两类内固定器械的优点,解决了临床上坚强内固定骨折端应力传导不够或没有应力传导,弹性固定不易控制骨折端弯剪扭旋应力这一矛盾。所设计的自控微动装置使骨折局部始终处于有生理性应力传导与刺激的生物力学环境中,骨痂边生长边塑形,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骨折病的发生。A M LN钉及配套器械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胭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2月~2007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胭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结果 该组42例,随访28例,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38个月,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 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的同时,又处理了关节内疾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多数认为与反复肌肉注射有关[1].患者由于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外展、内收、内旋等功能受限和屈曲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A)对肺癌95D和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检测RA(25、50、100、200、300、400μmol/L)对95D和A549细胞不同时间(42、72 h)的细胞增殖作用;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RA(150、200、250μmol/L)对95D和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RA(150、200、250μmol/L)对95D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RA(150、200、250μmol/L)对95D和A549细胞中p53和p21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95D和A549细胞随着RA给药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RA各剂量组95D和A549细胞较空白对照组细胞阻滞在G1/G0期(P<0.05,P<0.01);RA高剂量组95D早凋亡细胞和A549中早、晚凋亡细胞凋亡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各剂量组95D和A549细胞中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RA可以抑制95D和A549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药物研发中体内抗血栓模型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模型的阳性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溶解度很低,本文主要是以磁共振技术为实验手段研究不同pH条件对阿司匹林结构的影响。方法为解决阿司匹林溶解度差给评价带来的问题,本实验在阿司匹林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滴加不同pH溶液,并通过磁共振氢谱(hydrog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实验结果证实不同pH条件对阿司匹林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pH条件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阿司匹林溶解度和结构。1HNMR数据显示,在选择的所有碱性溶液中,只有滴加1%NaHCO3既可以改善其溶解度,又不会破坏阿司匹林的结构。滴加醋酸同样不会破坏阿司匹林的结构。结论1HNMR技术能作为观察药物结构的一种手段,并以此为基础指导相关的生物活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阿霉素脂质体制剂。方法采用膜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膜分散法适用于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其平均包封率高于95%;阿霉素制备成脂质体仍具备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活性,并呈现时间依赖关系;动物实验表明,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比阿霉素强,毒性比阿霉素低。结论此法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并且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骨折占脊柱损伤的首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传统手术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术中需大范围剥离、牵拉椎旁肌肉和关节突附着肌肉,尤其置入椎弓根螺钉时需一定的外倾角而持续牵拉压迫椎旁肌肉,导致椎旁肌缺血水肿甚至坏死,引发患者术后腰痛和肌肉萎缩[1、2];术后远期伤椎塌陷及脊柱后凸畸形的再发生[3、4]。为克服以上弊端,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对收治的4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21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蛋壳技术在半椎体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2例先天半椎体畸形通过蛋壳技术进行切除,植骨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人获得较好矫形,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讨论蛋壳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半椎体切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