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03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生长、诱导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As2O3与HUVECs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图、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观测As2O3对鸡胚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在0.75μmol/L~6μmol/L浓度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效果越显著;As2O3作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后血管生成减少。结论:As2O3抑制HUVECs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其周围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供肝冷保存1h组、12h组、雷帕霉素组(冷保存12h组术后给予雷帕霉素)、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7、14d检测血清ALT、TB、AL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率及肌纤维母细胞分布,并统计各组生存率。结果冷保存12h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冷保存1h组(P=0.0174),血清ALT〉200IU/L、ALP〉160IU/L、TB〉3.6μmol/L,持续高于冷保存1h组(ALT〈160IU/L、ALP〈200IU/L、TB〈3.6μmol/L),各时相点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率(7%,27.8%,23.1%,17.8%)显著高于冷保存1h组(2%,6%,2.6%,2.3%)和对照组(1.3%)。冷保存12h组术后7、14d可见胆管周围较多肌纤维母细胞聚集;雷帕霉素组术后2周生存率与冷保存12h组接近(P=0.89),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率(5.9%,15.8%,13.6%,11.4%)明显降低,胆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分布较少。结论冷保存-再灌注直接损伤肝脏,诱导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肌纤维母细胞聚集,雷帕霉素明显抑制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肌纤维母细胞活化并对移植肝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胆管癌的预后恶劣 ,其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早期手术。化疗和放疗通常缺乏明显的疗效 ,为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MTT、3 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掺入法和人工基底膜技术 ,观察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SMS2 0 1 995 ,SMS)对一株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胆管癌细胞株(SK ChA 1 )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 .人胆管癌细胞株 (SK ChA 1 )由KnuthA教授惠赠。SMS由Suter教授惠赠。本实验设对照组和实验组 ,在 96孔培养板接种细胞悬液 1 0 0 μl(5 0 0 0个 /孔) ,实验组加入…  相似文献   
64.
眼针配合体针治疗脑血栓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对象 :已确诊为脑血栓并经CT证实的偏瘫患者 5 0例 ,其中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76岁。眼针取穴为双眼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眶外的穴位均距离眼眶 2mm ,一手持针 ,准确刺入 ,不用提插手法 ,嘱患者带针活动肢体 ,疗效颇佳。起针时右手拇食二指缓缓拔出 1/ 2 ,停几秒钟慢慢退出 ,用干棉球紧压针孔以防出血。体针取穴两组 :①廉泉、肩、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三阴交 ;②风市、阳陵泉、悬钟、手三里、外关。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平补平泻 ,每日 1次 ,针刺 2 0次观察疗效。结果显效40例 ,有效 10例 ,总…  相似文献   
65.
王曙光  韩本立 《肿瘤》1997,17(4):245-246
胆道癌转移机理研究及其治疗前景王曙光韩本立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重庆630038)胆道癌的浸润和转移是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的根本原因[1~3]。研究胆道癌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及机制,并根据其机制发展有效的抗浸润和转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6.
失血性休克(4kpa)8小时,大鼠多个主要生命器官ATP含量下降,cAMP代谢紊乱,存活率56.5%。异搏停能延长休克动物心血管代偿期,存活率提高至89.5%,多个主要器官ATP和cAMP维持在对照水平。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异搏停稳定细胞内钙环境,从而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和环核苷酸代谢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助于休克复苏和保护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对照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老年期痴呆睡眠障碍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9例,每晚睡前15 min口服佐匹克隆片7.5 mg/d;对照组33例,每晚睡前15 min口服阿普唑仑片0.4 mg/d,两组疗程均为3周;采用多导睡眠图评价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睡眠参数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佐匹克隆组除口腔苦味感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1%)低于对照组(60.61%,χ2=11.39,P0.01),佐匹克隆组口腔苦味感发生率(100%)高于阿普唑伦组(3.03%,P0.01)。结论: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能够缩短伴睡眠障碍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入睡时间,提高睡眠的质量,疗效相当。但佐匹克隆除口腔苦味感明显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在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方法分为单纯入肝血流阻断50、40、30、20、15、10分钟6组及假手术组。首先按50、40、30、20、10分钟实验,测定死亡率,然后按死亡率较低组开始实验,于12 h、24 h、48 h、72 h分别开腹,取心脏血及肝脏标本行肝功、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大鼠在高原地区(海拔3 000米)可以耐受10 min的肝门阻断,超过20 min肝门阻断肝功损伤严重,肝脏病理改变明显,死亡率升高。结论可以确认10分钟是高原地区(海拔3 000米)大鼠能耐受的最大缺血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1例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2007年《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分类标准和开腹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完善术前检查后根据结石部位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切除病变肝叶(段),最大限度清除含有结石、狭窄及扩张的病变胆管,联合使用术中纤维或电子胆道镜对剩余肝叶(段)胆管及肝外胆管进行探查和(或)取石,防止结石残留.结果 81例患者中72例成功实施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9例中转开腹.全组患者中行肝左外叶(肝Ⅱ、Ⅲ段)切除术20例,肝左叶(肝Ⅱ、Ⅲ、Ⅳ段)切除术30例,肝右后叶(肝Ⅵ、Ⅶ段)切除术11例,肝右前叶部分(肝Ⅴ、Ⅷ段)切除术6例,肝右叶(肝Ⅴ、Ⅵ、Ⅶ、Ⅷ段)切除术9例,肝Ⅲ段切除术2例,肝Ⅵ段切除术3例.手术常规切除胆囊,15例患者术中实施间歇性第一肝门人肝血流阻断.57例联合实施经胆总管切开或经左(右)肝管残端行术中胆道镜探查和(或)取石.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328±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1±288) ml,无手术死亡;1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反应性胸腔积液4例、肝断面包裹性积液6例、术后腹腔感染及脓肿2例、标本取出切口感染2例,其中9例采用药物治疗、6例行胸腔或腹腔穿刺引流、l例行切口清创,均治愈.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6)d.腹腔镜手术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6% (69/72),3例残留结石患者术后均经T管窦道胆道镜成功取出结石.69例患者随访时间7~55个月,7例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月H管炎症状,2例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余患者术后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术前和术中对结石及病变肝段进行准确定位,正确规划肝实质离断平面,进行解剖性肝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射频凝固器与传统钳夹法行肝癌肝切除术对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采用射频凝固器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设立为射频凝固器组;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Child-Pugh分级在肝癌数据库中配对选取65例临床病理特征类似的采用传统钳夹法进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设立为传统钳夹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加范围表示,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例数< 1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断肝时间和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28 min(12~55 min)和10 min(0~ 15 min),明显短于传统钳夹组的45min(25 ~92m in)和15 min(10~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05,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50ml(50 ~350ml)和0ml,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450 ml (250~ 2500 ml)和550 ml(0~20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P<0.05);射频凝固器组65例患者未输血,显著多于传统钳夹组的48例(x2=19.58,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术后第3、7天AST和TBil,术后第3天PT、Clavien外科并发症分级、住院时间分别为302 U/L(89 ~823 U/L)、54 U/L(16 ~325 U/L)、37 μmol/L(18~112 μmol/L)、24 μmol/L(9~66 μmol/L)、15 s(11 ~20 s)、22%(14/65)、12 d(8 ~36 d),与传统钳夹组的253 U/L(63~876 U/L)、62 U/L(22 ~ 376 U/L)、41 μmol/L(19 ~ 105 μmol/L)、25tμmol/L(11 ~59 μmol/L)、14 s(11 ~21 s)、26% (17/65)、13 d(9 ~3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9,1.93,3.96,1.58,2.35,x2=0.381,F=1.58,P>0.05);射频凝固器并发症发生率为17%(11/65),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的52%(3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8,P<0.05).其中射频凝固组只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22例.但射频凝固器组有8例患者发生断面包裹性积液,其中5例需穿刺引流.传统钳夹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射频凝固器组有2例患者发生血红蛋白尿.结论 与传统钳夹法比较,射频凝固器行肝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安全、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