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髌骨骨折在临床较常见,自2006年3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张力带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33例,疗效滿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6~78岁,平均52.3岁。33例均为外伤性闭合性骨折。其中横断性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膝关节镜对30例OA患者进行诊治,并在关节镜下切削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软骨碎片、修整破损的半月板、磨削增生骨赘,用大量0.9%氯化钠液冲洗膝关节腔。结果:本组患者经关节镜检查均证实有OA的存在。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73.3%。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OA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沪滇医疗对口帮扶前后云南省昌宁县人民医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式的转变,分析帮扶项目提高对口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昌宁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帮扶下技术改进前后2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按帮扶前后2种手术方式分为帮扶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组(钢板组)17例和帮扶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组(PFNA组)25例,使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42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钢板组[(86.80±28.97)min vs (156.76±31.70)min、(116.40±52.59)ml vs(273.53±113.85)ml、(12.50±3.72)d vs(20.19±5.98)d、(13.71±2.26)周vs(17.75±2.02)周、(14.40±1.94)千元vs(17.53±1.59)千元],Harris评分总分高于钢板组[(91.05±4.89)分vs(80.14±8.8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4/25)低于钢板组(7/1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0,P<0.01)。 结论医疗帮扶能改善对口医院骨折的治疗模式,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减少因病致残、因病致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智  刘佐庆  潘福根  郑奋 《当代医学》2010,16(10):100-10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无合并脊髓损伤,21例合并不完全脊髓损伤,5例合并截瘫;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其中24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36个月,55例获得较好恢复,3例截瘫患者无明显恢复。结论由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类型多,病情复杂,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至椎体固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恢复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完成,重建的脊椎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使伤者得到较好康复。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以高能量损伤多见,常伴有严重的合并症,保守治疗致残率极高,手术治疗已成为重要选择.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冲压机械所致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因素和有事故倾向性的人群。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冲压机械所致急诊工业性手外伤患者及其对照人群开展可能危险因素的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将变量引入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设为0.05。共有符合条件的病例94例,因各种原因而未进入调查7例,最后获得有效配对87对进入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工作时间和伤前工时越长,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性越大,OR值分别为1.50和1.22。使用机械安全装置和贯彻安全操作规程与否是手外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26和0.35。结论每日工作时间过长者是具有事故倾向性的人群。在完善安全防护装置和贯彻实施安全操作规程的同时,加强对该亚人群的保护,可降低冲压机械所致工业性手外伤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误诊的原因,探讨手术方法选择和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40例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断端修整后直接缝合,14例用Lindholm法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补,4例用Abraham法倒V—Y肌腱瓣成形术及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2例用Bosworth法及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跟腱。结果:术后随访5月-15年,平均3.5年。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4例(85.0%),良5例(12.5%),差1例,优良率为97.5%。结论:避免误诊、早期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效果良好。需根据跟腱断裂部位、缺损多少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积极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背景:采用带有气囊的导管急性压迫脊髓缺血模拟人类损伤可以造成再灌注与缺血分离的动物模型。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分析方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窗处理对损伤脊髓的影响。 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带气囊导管造成大鼠脊髓缺血10,30,45,60,90 min组。 结果与结论:再灌注48 h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脊髓前角神经元坏死和凋亡逐渐加重,丙二醛水平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病症加重。提示用带气囊的导管建立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功,再灌注后大鼠脊髓的损伤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20.
背景:采用带有气囊的导管急性压迫脊髓缺血模拟人类损伤可以造成再灌注与缺血分离的动物模型。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分析方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窗处理对损伤脊髓的影响。 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带气囊导管造成大鼠脊髓缺血10,30,45,60,90 min组。 结果与结论:再灌注48 h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脊髓前角神经元坏死和凋亡逐渐加重,丙二醛水平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病症加重。提示用带气囊的导管建立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功,再灌注后大鼠脊髓的损伤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