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肝脏巨大孤立性坏死结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72岁。 12年前体检B超发现直径约 0 6cm大小的肝“血管瘤” ,以后每年B超复查 ,发现病灶渐渐增大 ,近 1年多来明显增大。体检发现右上腹部包快。实验室检查 :多项肝功能异常 ,乙肝三系阳性 ,甲胎蛋白阴性。1 手术前 1 5年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右肝后段约 2 4cm× 3 8cm大小低密度灶 ,边界清楚 ,增强后结节灶轻度强化 (图 1)。诊断 :肝占位 ,肝癌可能大。 (2 )肝动脉造影 :右肝后段富含血供结节性病灶 (图 2 )。诊断 :肝血管瘤。(3)MRI检查 :右肝后段结节性病灶 ,T1WI呈略低信号、T2 WI呈略高信号灶(图 3,…  相似文献   
12.
13.
舌黏膜补片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舌黏膜补片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性。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月应用舌黏膜补片法治疗复杂性前尿道狭窄患者36例。结果: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3.6个月。2例术后出现尿瘘,经再次手术修补后好转;另2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治愈。余者术后排尿通畅,平均最大尿流率达23.8ml/s。结论:舌黏膜具有取材方便、取材部位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前尿道狭窄较好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视觉保持测验(VRT)在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Neuropack-M1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组)及的3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BEAP、VEP检测,同时采用龚氏修订的视觉保持测验(VRT)进行认知功能检测。结果白血病组BEAP异常率23.3%,Ⅲ、Ⅴ波峰潜伏期(PL)、Ⅰ—Ⅴ波峰间期(IPL)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VEP异常率26.7%,主要表现为P100PL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VRT异常率33.3%,其中E式D法正确分和错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AP、VEP及VRT可敏感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为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洪翔  赵丽 《护理研究》2000,14(3):138
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工作,我院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特制作了院外护理指导卡(简称指导卡),自1998年1月起向每位出院病人发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指导卡的内容1.1 病人病情简介。翻开指导卡,首先是病人病情简介,由责任护士根据病人住院期间所做的各项检查及治疗情况,结合医师的诊断结果,向病人作简要的病情介绍。1.2 院外护理指南。1.2.1 生活方面。对病人出院后的饮食、睡眠、活动、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复诊、功能锻炼、健康感知等给予指导和建议。如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指导,冠心病病人或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活动强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 ivd,bid,共14 d,同时给予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6 ml ivd,qd,共14 d,同时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1 g,qd。治疗前、治疗后第7 天、第14天、第21天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和常规检查。结果:第14天治疗组、对照组ESS值分别为(73.8±18.6)、(63.2±1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ADL值分别为(75.1± 21.6)、(61.3±1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例中2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电灼术,5例行病变段输尿管节段性切除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术后6例获3-24个月随访,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术前确诊需依靠输尿管镜检及组织活检.根据病变数量、累及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2例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术前诊断睾丸间质细胞瘤.1例伴有肺部转移,1例患者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均行病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术后1例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8~21个月,1例术后9个月可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拒绝进一步治疗,随访8个月后失访.结论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比较罕见.通过患者术前睾酮、雌二醇等性激素水平的检查对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并行根治性患侧睾丸切除术是治疗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晚期肿瘤预后较差,放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腓总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30例经临床诊断并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诊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病变的患者.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重点检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腓骨小头下、腓骨小头上,以寻找其具体损害部位.结果 ①腓总神经病变组中有28例出现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下至腓骨小头上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②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段至腓骨小头上段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具体病变部位多数集中在腓骨小头上下2 -6 cm内;③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病变者并非均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肌电图的异常.结论 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在确定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的具体损害部位时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而常规的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及肌电图异常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14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再发,临床影像学表现较前均明显加重。5例患者腔内治疗成功,共植入11枚支架;3例患者导丝无法选入远端真腔,腔内治疗失败,其中2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转为开腹手术。围手术期间5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修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腔内治疗失败者2例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中1例因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另1例接收开放手术治疗恢复远端血供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存在持续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腔内修复5例中,2例SMA夹层重构差(假腔部分血栓化,远端真腔有狭窄,分支显影稀疏),1例部分重构,2例完全重构;开放手术治疗者恢复良好,慢性SMA缺血症状消失;保守治疗者仍残留慢性SMA缺血症状,但较入院时改善。结论:症状性ISMAD保守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复发后病变较初发时明显加重,腔内手术难度和失败率增加,并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