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根据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不同的反应性,对其心律失常的性质与数最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近年来9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心脏再同步治疗起博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纳入分析,根据其反应性分为超反应组、有反应组及无反应组.并在CRT术后第6个月及1年随访时,进行临床评估、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评价.结果 各组患者在基线状态除QRS时限、心力衰竭症状出现时间有明显差别外,其余参数在基线状态无明显区别.6个月及1年随访时超反应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及房性心律失常均明显改善,无反应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CRT能改善患者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特别是对于超反应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2.
日前,一则名为《可怕的心脏支架》的微信在网上广为流传。网友总结了心脏支架手术的“四宗罪”:淘汰技术、价格高昂、手术夺命、过度医疗。对此,专家认为,网上所说内容过于片面,有必要澄清。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或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的最小有效剂量.同时比较ATP和腺苷的剂量相关性.方法:窦性心律下,42例患者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ATP和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相邻2个心搏之间,PR间期时限增加或者减少≥50 mS,出现1个以上的房室结回波)或者出现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ATP的起始剂量为10 mg,递增量为5 mg;腺苷的起始剂量为6 mg,递增量为3 mg.42例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n=22)为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n=20)为非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在试验组中静脉注射ATP或腺苷,20例患者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对照组中2例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该试验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90%.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最小剂量为10 mg,最大剂量为20 mg,平均有效剂量为(15.00±4.29)mg.腺苷的最小剂量为6 mg,最大剂量为18 mg,平均有效剂量为(9.75±3.62)mg.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和腺苷剂量呈显著相关性,但ATP和腺苷剂量与年龄体重没有相关性.结论:在窦性心律时外周静脉注射ATP和腺苷可以鉴别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本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小剂量递增法来鉴别这种现象.并发现ATP和腺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及临床随访情况。方法 5例因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均顺利植入ICD(其中双腔ICD1例),随访1-2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ICD工作情况。结果 5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再次出现VT/VF共52次,经ICD治疗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 ICD植入术成功率高,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术后随访、及时调整ICD参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5.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during short and mid-long term follow-up. Methods Consecut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CRT between 1999 and 2008 were registered. Clinic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baseline and last follow-up. Clinical information included survival, chnical cardiac function, echocardiography parameters and QRS wave width from surface ECG. Results Ninety-five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CRT successfully were included.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with only short term follow-up and those with mid-long term follow-up. In the short term follow-up group,survival was 89.1% with follow-up of(18±10) month(median = 18 months). Survival was 66.6% in mid-long term group with follow-up of(57±17) months (median = 54 moths). While clinical cardiac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the intrinsic QRS wave width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 Those patients' medic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been changed dur-ing the period of follow-up. Conclusion CRT can improve clinical cardiac function in part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increased survival during mid-long term and short term follow-up. However, there re-mains a need for more sensitive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96.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数十名病人接受心脏起搏器安装手术,还有许多病人可能正准备安装心脏起搏器,也许您也想对它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在此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什么是心脏起搏器?简单地讲,心脏起搏器是一台微小的“机器装置”,它可以模拟自身的心电起搏,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导线两部分组成。脉冲发生器好比是起搏器的“大脑”,时时刻刻在监视着心脏的电活动,并在需要时迅速地发生脉冲,从  相似文献   
9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HDICVProfiorDo2020动脉脉搏波分析仪(美国HDI公司),测量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对照组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标(C1)、小动脉弹性指标(C2)及脉压。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小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P<0.01。C1、C2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P<0.01。脉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C1和C2是急性冠脉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C1和C2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可能是优于脉压的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其中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预测价值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8.
右心室不同位点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血BN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血BNP(脑钠肽)的影响。方法36例慢室率房颤伴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窦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共72例患者,均植入VVI型心脏起搏器,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观察2组术前与术后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BNP(脑钠肽)变化。结果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20±0.03]s vs[0.12±0.04]s,P<0.01),术前2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检测BNP,RVA组较RVS组有显著升高([121.8±5.2]pg/ml vs[57.1±6.6]pg/ml,P<0.01)。结论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的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是比RVA起搏更加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99.
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评价@沈亚平!310013杭州市$浙江医院心内科 @沈法荣!310013杭州市$浙江医院心内科 @黄抒伟!310013杭州市$浙江医院心内科 @凌锋!310013杭州市$浙江医院心内科 @陈建明!310013杭州市$浙江医院心内科 @孟丽萍!310013杭州市$浙江医院心内科 @金宏义!310013杭州市$浙江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