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41.
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过程中,诱发心室颤动(室颤)进行除颤阈值的测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例ICD植入过程中使用T波电击法诱发室颤的相关资料,对T波电击法诱发室颤的有效性和影响诱发的相关因素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50~59岁人群慢性AF的发病率为1%,而80~89岁AF的发病率则高达22%.慢性AF患者心功能减退,易发生栓塞等并发症,严重时致残甚至致死.AF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复杂,大量的研究显示AF是一种自我延续性心律失常,即所谓房颤连缀(AF begts AF),研究认为其中的主要机制是AF引起了心房电重构(Atrial Electrophysiological Remodeling, AER).新近研究认为心房结构重构也在AF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心房重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吴妍  何浪  刘小慧  许峥贵  王丹  付蕾  沈法荣 《浙江医学》2020,42(20):2152-2155
目的探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评分联合颈动脉超声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可能性及准确性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496例T2DM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UKPDS评分评估10年冠心病风险(CHDRISK),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低分组(<23分)304例和中高分组(≥23分)192例。logistic回归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女性比例、吸烟史、糖尿病病程、FPG、TC、TG、颈动脉硬化、CHDRISK、SYNTAX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DRISK和颈动脉硬化与STNTAX中高分均存在显著相关(均P<0.05);预测模型AUC=0.626,即预测准确率为62.6%。结论UKPDS评分及颈动脉硬化与T2DM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显著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适用于无法开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基层单位进行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44.
患者女,51岁,因"反复胸闷气促2个月,加重1d"收住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9年.心电图:窦性心律,V4~V6导联T波倒置,QRS时限110 ms.超声心动图: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0 cm,左心房内径4.11c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0.32.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心影偏大.入院后予常规抗心力衰竭等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心病,左主干及三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左心室造影提示LVEF 0.30,二尖瓣重度反流;未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5.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国内大多导管室的心血管医师常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1989年Campeau首先[1]成功地报道了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此后该方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可达96%以上[2,3].  相似文献   
46.
本文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高甘油三脂血症与混合性高脂血症病人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6 0例 ,男 41人 ,女 1 9人 ,平均年龄 6 5± 7 5岁 ,其中 30例原发性高甘油三脂血症病人 ,3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病人。合并有脑梗塞 1 1例 ,冠心病 9例。均排除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患者。观察期患者保持平常饮食 ,除降脂药外其他正在服用的药仍继续服用。2 方 法两组均服用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产品 ) ,每晚 1次 ,持续6周。所有病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禁食禁…  相似文献   
47.
沈法荣  李郁 《浙江医学》1997,19(6):327-329
2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予拉西地平(lacidipine)治疗4周,观察随诊血压(CBP)及24h动态血压(ABPM),结果显示降CBP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动态血压曲线示明显降低,谷峰比率收缩压为66%,舒张压为62.1%,血压的变异性降低。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认为拉西地平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8.
运用超声心动图和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拉西地平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参数和血β_2-微球蛋白(血β_2-MG)、尿β_2-微球蛋白(尿β_2-MG)、尿白蛋白(尿AL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减轻(P<0.01),左室舒张功能部分参数,E峰加速时间(E_(AT))、E峰减速时间(E_(DT))改善(P<0.05),血β_2-MG,尿β_2-MG浓度降低(P<0.01),尿ALB排出减少(P<0.05)。表明,拉西地平能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国内大多导管室的心血管医师常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1989年Campeau首先 [1]成功地报道了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此后该方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可达96 %以上[2 ,3]。与经股动脉比较 ,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较低、避免病人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因此 ,经桡动脉径路已成为股动脉径路的重要补充 ,现总结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院和美…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起搏器导线植入位点的双源CT、DSA图像特点,探讨改进室间隔起搏器导线的植入方法。方法入选50例按照传统方法将起搏器导线植入至右心室间隔的病例,行双源CT检查,了解起搏器导线的精确位置,同时对照分析该患者的植入术中DSA图像。结果50例患者通过双源CT均清晰显示了心脏室间隔的解剖结构以及起搏器导线的位置,成功率达100%。植入游离壁13例,占26%;前间隔3l例,占62%;中间隔6例,占12%。根据双源CT显示的起搏器导线位置将患者分成两组:室间隔组和游离壁组。分析左前斜(LAO)45°时,右心室起搏器导线固定于心室的头端和导线跨瓣处的成角角度,室间隔组(26.8°±5.2°)比游离壁组(2.6°±2.6°)明显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可以成功地显示起搏器导线的精确位置,LAO45°时室间隔组成角角度比游离壁组更大。预测能植入到右心室间隔的临界(cutoff)角度为13.5°,该点的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