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具有量子点和磁粒子的双重特质,生物相容性好,能够被胞吞入细胞质高效地标记细胞。 目的:验证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抽脂术抽取健康人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贴壁培养纯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孵育过夜,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体外标记细胞情况,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干细胞体内示踪效果。 结果与结论: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以蓝色颗粒的形式分散于脂肪间充质细胞胞质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被Hoechest33258染成蓝色,细胞质被标记成绿色;荧光成像结果表明标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结果提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示踪剂在体外标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转化研究提供新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2.
背景:细胞外基质是组织微环境的重要组分,为维持细胞功能提供了关键的生化和物理信号。 目的:对体外模拟骨髓干细胞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于介绍体外再造细胞外基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9-01/2010-10)、Embase (1999-01/2010-10)数据库中关于干细胞微环境的文章,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tracellular matrix; niche; growth factor modulation; culture in vitro”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32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干细胞微环境的23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髓源性的细胞外基质培养体系能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对纯化这些细胞和形成更多数量的同质间充质干细胞提供了便利。使用3D合成材料建立一个独特的骨架,包被组织特异性的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并添加正确的生长因子组合,有利于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初治和经治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初治CHC患者59例和经治CHC患者56例,均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 w,随访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常规检测血清层黏蛋白(LN)、...  相似文献   
44.
正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肝活检,是采取肝组织标本的一种简易手段。在超声图像引导下,由穿刺所得组织块进行组织学检查制成涂片做细胞学检查,为肝脏疾病的预防、治疗、疗效及预后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明确肝脏疾病的病因,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判断疾病的活动和进展程度、指导治疗;早期发现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提早进行预防治疗;判断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主要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平扫诊断方案及理论依据,提高CT平扫筛查正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58例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CT平扫影像进行分析,并对一致认为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关的CT预期征象进行记录。其中7种CT征象被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包括:管腔密度不均、内膜瓣钙化内移、主动脉管径增宽、纵膈积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双肺炎症,最终58例患者中有39例被CTA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本研究采用?2检验或Fisher检验探讨CT平扫征象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探索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方案。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管腔密度不均(P0.001)、内膜瓣钙化内移(P=0.002)、胸腔积液(P=0.001)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联合的ROC曲线分析构建了三个模型:模型一以"管腔密度不均"作为诊断依据;模型二以"管腔密度不均"和"内膜瓣钙化内移"作为诊断依据;模型三以"管腔密度不均"、"内膜瓣钙化内移"及"胸腔积液"三个征象作为诊断依据。结论综合利用CT平扫的"管腔密度不均"和"内膜瓣钙化内移"及"胸腔积液"三个征象同时存在对前期筛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是一种终末细胞,任何病理过程导致的神经元丢失都将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0-08/11上海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50~78岁。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自第2周起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颈动脉穿刺移植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移植前相比,8例患者移植后1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主要集中在对震颤、强直的改善,而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患者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我国的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肝组织学活动度较高,ALT反复或持续波动,其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B和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IL-21、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 DNA和ALT水平,探讨不同基因型对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影响的差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9.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是一种终末细胞,任何病理过程导致的神经元丢失都将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8/11上海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50~78岁.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自第2周起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颈动脉穿刺移植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移植前相比,8例患者移植后1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主要集中在对震颤、强直的改善,而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患者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背景:细胞外基质是组织微环境的重要组分,为维持细胞功能提供了关键的生化和物理信号。目的:对体外模拟骨髓干细胞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于介绍体外再造细胞外基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10-10)、Embase(1999-01/2010-10)数据库中关于干细胞微环境的文章,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extracellular matrix;niche;growth factor modulation;culture in vitro"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32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干细胞微环境的2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源性的细胞外基质培养体系能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对纯化这些细胞和形成更多数量的同质间充质干细胞提供了便利。使用3D合成材料建立一个独特的骨架,包被组织特异性的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并添加正确的生长因子组合,有利于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