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胡颓子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胡颓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提取,柱层析分离。结果从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Thunb.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Ⅰ)、山萘酚-3-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Ⅱ)、L-2-O-甲基-手-肌醇(Ⅲ)和连翘苷(Ⅳ)。结论化合物Ⅱ、Ⅲ、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女性由于存在着特殊的生理周期变化,导致女性癫痫患者在月经期的癫痫发作与非月经期的癫痫发作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国际上对月经期癫痫(Catamenial Epilepsy)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而国内文献中对Catamenial Epilepsy的理解也不一致,混淆了月经性癫痫及月经期癫痫的概念.明确月经期癫痫的概念及了解其发作机制,有助于女性癫痫患者在月经期的合理用药及癫痫发作的控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女性癫患者月经期癫发作的特点、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我科收治的37例月经期癫发作的病例。结果女性癫患者月经期癫发作加重的主要表现为癫的发作频率的增加,月经期癫发作加重与女性月经期体内的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内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水平以及女性月经期AEDs药物清除能力增强等因素有关。结论增加AEDs的用药次数、用量或联合用药治疗女性癫患者月经期癫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4.
1991年7月,我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洪灾之后,如何分析疫情动态,把握疫情发展趋势,对于制定救灾防病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我市地处皖南山区边陲,钩体病流行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临床症状重,极易引起死亡,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威胁很大,历来被卫生部门列为防治重点。因此,在整个救灾防病中我们自始至终狠抓钩体病综合防治,层层落实防制措施。1991年1~11月份全市钩体病发病率与1990年同期相比不仅没有上升,而且还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TAT-NEP1-40的细胞转导功能及其对PC12细胞氧糖剥脱模型(OGD)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含80nmol/L浓度TAT-NEP1-40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60min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细胞转导功能;以Na2S2O4造成缺氧合并缺糖模拟PC12细胞缺血性损伤,分别给予TAT-NEP1-40、TAT-β-gal及β-gal等进行处理,利用MTT比色法、FCM法及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情况并计算保护率,观察TAT-NEP1-40对模拟PC12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1)TAT-NEP1-40蛋白能跨细胞膜进入PC12细胞;(2)该蛋白具有保护作用,最大保护率为66.8%;(3)该蛋白能提高PC12细胞拟缺血损伤时的存活率,TAT-NEP1-40较OGD模型组高,活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0.05±1.83)%、(77.10±2.00)%,P<0.05。结论融合蛋白TAT-NEP1-40具有细胞转导功能,对体外模拟PC12细胞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潜江市人群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在建立潜江市人群常模的基础上,分析人群亚健康状态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以潜江市18~60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性别、年龄组人数均等的要求抽取潜江市10个区镇共3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用SHMS V1.0建立人群常模,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健康相关因素。结果 职业、家庭月均收入、睡眠时间、熬夜、体育锻炼、居住地满意度、学习/工作环境满意度是潜江市人群亚健康发生率的主要相关因素;年龄、职业、营养情况、居住地满意度、学习/工作环境满意度是潜江市亚健康人群不同严重程度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潜江市人群亚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多样化,应关注各年龄人群以及业务人员和产业工人,注重营养,减少熬夜,加强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预防亚健康。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广东省医疗机构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的差异,为促进HIV感染者/AIDS患者早检测、早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省6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18年5月—2019年6月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检测及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检测途径的研究对象特征的差异及晚诊断情况。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1 008例研究对象中,733例(72.72%)来自医疗机构,275例(27.28%)来自VCT门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家政及家务(aOR=1.58, 95%CI:1.01~2.51)、主动寻求检测(aOR=2.51, 95%CI:1.73~3.68)、通过同性性传播感染HIV(aOR=2.00, 95%CI:1.31~3.10)的研究对象在VCT门诊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更高;而无配偶(aOR=0.4...  相似文献   
2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血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血管的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现对我科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系2007年10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5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价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6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于发病后2h~6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责任动脉,并测定狭窄长度及狭窄程度。结果 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72.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16.4%)、大脑中动脉水平段(13.9%)、椎动脉开口处(12.3%)。单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8例(46.1%),多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103例(53.9%),其中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43例(41.7%),颅内外非串联病变60例(58.3%)。责任动脉的检出率为77%。结论对反复卒中及患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行DSA以明确患者有无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以制定包括药物及支架置入术等更为有效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探讨其在心脑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9例,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随机分为两组:(1)联合治疗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48~77岁,平均64.5岁;病程1~12 d,平均4.8d.其中脑梗死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0例.伴高血压40例,糖尿病29例,高脂血症30例.DSA证实颅内动脉狭窄(70.6±12.9)%;狭窄部位为颈动脉系统3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8例.(2)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6 ~ 80岁,平均66.5岁;病程2~14 d,平均5.7d.其中脑梗死32例,TIA 8例.伴高血压32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3例.颅内动脉狭窄(71.7±14.2)%;狭窄部位为颈动脉系统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