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百癣夏塔热片中芦荟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迪马-C_(18)色谱柱(250×4.6mm 5μ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在波长355nm处测定百癣夏塔热片中芦荟苷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00μg/ml~50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 RSD(%)=1.13%。结论:该方法测定样品效果佳,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2.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由于临床上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效果仍较差,近几年来,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又成为热点.本研究探讨FOLFOX改良新辅助化学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有39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入组本次临床研究.入组患者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奥沙利铂(Oxa)145 mg/m2,第1天,静滴2 h,继而亚叶酸钙(CF)500 mg及氟尿嘧啶(5-FU)3.5 g/m2分别置入微量泵内持续滴注5 d,每隔2周为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所有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患者临床有效率(CR+PR)为62.0%(24/39),SD 11例(28.2%),PD 4例(10.3%),39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3例无法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2.3%(36/39).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症、腹泻、恶心、呕吐、脱发、口腔炎.结论:以FOLFOX改良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3.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临床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目的。输血是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风险。患者可能因输血感染艾滋病、肝炎、梅毒和疟疾等多种传染性疾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安全问题已是当前全球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避免因输血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4.
铝是地壳中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约占地壳质量的8%[1-2].由于它的高度反应活性,自然界中多以+3价化合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5.
脑卒中后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期间收治 12 80例脑卒中病人 ,其中癫发作 66例 ,占 5 .1% ,现就其临床资料作一简单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6例住院病例均符合国际抗癫联盟分类和命名委员会修改方案诊断标准[1] 。其中男 42例 ,女 2 4例 ,年龄 3 2~ 89岁。平均 ( 60 .5± 2 8.5 )岁。 66例中脑梗死 46例(占 69.70 % ) ,脑出血 16例 (占 2 4.2 4% ) ,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占 6.0 6% )。1.2 原发病及发生时间 脑出血 1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脑梗死 46例。 2w内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孕妇孕中期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腺激素(Free-βHCG)产前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染色体异常为主的先天缺陷.方法应用金标法对325例孕16~18周妇女进行上述2项血清标记物检测.结果发现侧脑室扩张1例,唐氏综合征假阴性1例.结论孕中期血清AFP、Free-βHCG 2项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进行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7.
在临床见习带教中采用“分步骤情景模拟与引导反思”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所采集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问,再基于学生的回答分步骤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情景”,不断引导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进而修正问题答案,最终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该法具有直观性、实践性、主动性、启示性等多项优点,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值得在临床教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表达,探讨PRMT5和KIF2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9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当中组织的PRMT5和KIF23表达,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PRMT5表达率为72.04%(67/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PRMT5表达率17.20%(16/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90,P<0.01);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KIF23表达率63.44%(59/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KIF23表达率12.90%(1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1,P<0.01)。PRMT5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6.364、7.107、5.415,P<0.05),KIF23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5.911、4.543、7.560、4.1560,P<0.05)。结论PRMT5和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微信随访在突聋患者出院后随访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五官科诊疗出院的200例突聋患者在出院后利用微信或电话进行定期随访,将获取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随访干预6个月后微信随访组(100例)和电话随访组(100例)患者的有效随访率、复诊依从性、对护理干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微信随访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有效随访率、复诊依从性、对护理干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医院的满意度均优于电话随访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随访有助于改善突聋患者的随访有效率,提高复诊依从性,增加对护理干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来观察氟西汀对抑郁障碍大鼠海马区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和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1AR)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利用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SD健康雄性大鼠32只,体重210290 g。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包括①抑郁模型组;②抑郁模型+氟西汀组;③空白对照组;④氟西汀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应激同时抑郁模型+氟西汀组、氟西汀组予氟西汀[5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0.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悬浮液灌胃处理,共21 d。21 d后,采用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并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域的FGF-2、FGFR1和5-HT1AR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①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显示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氟西汀组水平和垂直得分增高,排便粒数减少,糖水消耗增加(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组SD大鼠海马FGF-2(22.21±7.23)、FGFR1(20.51±6.67)、5-HT1AR (22.61±5.4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氟西汀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抑郁模型+氟西汀组FGF-2(42.44±8.01)、FGFR1(42.50±9.30)、5-HT1AR (50.97±6.2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氟西汀可改善抑郁障碍大鼠的抑郁行为,其病理生理作用机制可能是与FGF-2、FGFR1、5-HT1AR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